在人們的傳統觀念里,外交很神秘,是領導人、外交官等少數人的工作。中國形象的塑造,好像也主要是政府的事。過去幾百年,情況大體如此。可是,在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今天,普通民眾也成為中國形象的展示者和塑造者。
首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交往的規模、深度和廣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國與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傳統的小外交走向開放的大外交。從政治外交擴大到經濟、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軍事、地方、社團和人民外交,幾乎涵蓋各行各業。隨著大外交的開展,中國的影響力顯著提升。
第二,信息革命改變了中國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傳統模式。在互聯網時代,中國發生什么事,很快傳播到全世界;世界發生什么事,很快為中國公眾所獲悉。
第三,由于中國的快速崛起,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度大大上升。30年前,世界主流媒體關于中國的消息很少,幾天才有一兩條。今天,世界主流媒體天天報道中國,有些消息上了頭版、成為要聞。
前所未有的密切交往,前所未有的關注熱度,讓中國普通民眾映入外國人的眼簾和攝像機的鏡頭,成為中國形象的流動載體。前兩天,我會見了一位老撾華人領袖。他說:有些中國人到了國外,給人的印象是“暴發戶”。言談舉止中流露出優越感,以為自己很有錢,有錢就能買到一切。張揚、炫耀的言行,引起了當地民眾的反感,沒到過中國的人,還以為中國人都是“暴發戶”呢。
人們對一個國家的印象,常常通過接觸與觀察形成,從這個意義上說,你我都是中國形象的塑造者。一位丹麥大使曾讓他上大學的兒子到中國旅游,近距離觀察這個正在崛起的國家。為了看到原汁原味的中國,他沒給兒子很多錢。有一次他兒子半夜上了中國綠皮火車的硬座車廂,沒有冷氣,天氣炎熱。他兒子看到別人脫了鞋和襪子,坐在那里睡起來。他也入鄉隨俗,脫了襪子睡著了。他的襪子幾天沒洗,有股汗臭味。讓他沒想到的是,一覺醒來,發現坐在對面的老媽媽,幫自己洗干凈了襪子。老媽媽并不知道他是誰,她也許想起了自己的兒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做了自己覺得應該做的事情。這個故事,讓大使夫婦大為感動,覺得中國人真善良。
所謂中國的形象,應當是一個真實的中國給外界的印象。今天的中國成就斐然,也面臨很多困難,但總體來看,在不斷進步;中華民族有很多優點,也有不少毛病,但總體來看,素質在提高。讓世界看到這兩個方面就比較全面了。所以,我們不要一聽到外國人批評,就火冒三丈。別人說得對,我就改;別人說得不對,也不必過于介意。我們應當相信,世界上好人居多,多數人是客觀公正的。要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讓世界認識到,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正在進步的中國、和平的中國、講道理的中國。這樣一個形象,對我們自己,對世界都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