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目前廣東全省新選拔工人農民公務員2100多人,占新選拔人數的1/5強。今年選拔“工農牌”公務員的總量,大約為往年鄉鎮錄用總數的兩倍,平均每個鄉鎮補充2-3人。據悉,此次選拔共8項3767個職位,與往年相比,選拔渠道在繼續拓寬。在對“工農牌”公務員的選拔上,經過最初的謹慎嘗試,廣東在具體流程和總體思路上都日漸成熟!
連續四年從工人農民、基層社會工作者中選拔公務員,廣東此舉值得贊賞。這種選拔打破了以往公務員選拔對社會身份、學歷等方面的過度約束,打通了工人、農民向上發展的路徑,也進一步豐富了公務員的社會結構,其標桿價值和進步意義自不待言!
不過公眾在欣喜之余,還是有一些隱憂。被招考的“工農牌”公務員,在實際使用中會面臨怎樣的命運?這個問題的答案,直接關系此次選拔的實際價值。現在選拔出的“工農牌”公務員主要用于充實鄉鎮力量,這固然是對這類型公務員優勢、特點的總體把握,但也是對公務員招考中基層職位遇冷的救濟性措施。在這種情況下,“工農牌”公務員未來的發展機會就格外引人注意了。
身份的歧視會不會影響“工農牌”公務員的使用乃至晉升?身份的先天性標記會不會使工人、農民即使進入了公務員行列,也無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和尊重?基層是干部鍛煉自身、大展身手的舞臺,但將來留在基層發揮所長應是“工農牌”公務員的自主選擇,不應是基于特殊身份的必然歸宿!
將工人、農民擋在公務員招考之外,是就業歧視?墒侨绻谑褂蒙蠈⒐まr公務員邊緣化,無疑又制造了另一種身份歧視。面向工人、農民選拔公務員,點燃了向上的夢想。如果僅僅滿足于拆除社會不平等的就業門檻就止步不前,而不在使用上繼續跟進,那么公平的選拔將止于不公的任用,辜負了公眾對公平的期待。
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這是人事制度應恪守的準則。為國家及公眾服務的公務員隊伍中,“工農牌”的身影不可或缺。但如何充分發揮“工農牌”公務員的聰明才智,維護在選拔中所體現的公平精神、正義原則,還需后續措施跟進。筆者認為,這需要以更大的耐心和氣魄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在使用和提拔方面給“工農牌”公務員平等機會,以最初打破就業歧視的決心和力度,繼續打通使用、提拔流程中的制度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