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微博已經成為政府與網民溝通、傾聽民眾呼聲的平臺和重要渠道。2012年2月,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權威發布《2011年中國政務微博客評估》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政務微博客總數達到50561個,較2011年初增長了776.58%。僅在新浪網認證的黨政機構微博12103個,黨政干部微博10652個,政務微博總數22755個。(2月12日南方日報)
在現代政治文明中,微博是民意的一種有效自我表達,是實現公眾的話語權的一種新路徑。新聞中說,大量的政府機構、政府官員紛紛開通微博發布政府信息、了解民意、匯集民智,嘗試通過新媒體不斷探索社會化管理新模式,微博問政的良好初衷毋容置疑。
一方面,微博問政的日益常態化與民主化進程并不一定是正相關。目前,“政務微博”總數達到22755個,較2011年初增長了776.58%,這一年間“政務微博”數量的變化不可不謂之大。而微博作為實現民主政治的一種現代化手段,“政務微博”大面積的普及并不能夠有效說明我國民主進程的加快。
綜合評判“微博問政”還是要看“效率”,即微博問政的質量,“效率”的關鍵在于“有沒有把民眾需要的重要信息及時發布出去”、“有沒有放下身段、官氣和民眾實現良好的微博互動”,對此民眾能是夠深刻感受到的。“效率”的高低民眾說了才算數,民眾最有發言權。
倘若僅僅是數量上的累積和擴大,而微博問政的“效率”卻不盡人意,不得不說,微博問政則是對其美名的掏空,是對民意的漠視,是對公權、公信的肆意消費。
哲學上說,量變和質變是統一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最終目的,量變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質變。就微博問政而言,微博問政的數量和質量不可偏廢其一。如果僅僅是盲目附從微博問政的潮流而不是竭力探索微博問政的“效率”即使是再多的數量上的變化,想必也不會引起質量上太大的改觀。
就筆者觀察,民眾對于微博問政質量的渴求要遠遠大于數量的需求,由此看來,加強微博問政“效率”探索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自不待言。(王繼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