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組成課題組,從去年開始展開一項“縣處級領導干部日常工作生活觀察”的研究,首次以科學方法描述出了我國縣處級領導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的一般狀況。研究結果表明,縣處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黨政主要領導“陪領導多、下基層少”的工作方式及特點,正是造成干群疏離感的重要原因。(11月22日《新京報》)
應該說,縣處級領導干部常年工作在第一線,上對中央、省委負責,下要面對群眾,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群體。可近年來在縣處級領導中“唯上不唯下”的風氣有所抬頭。通常,一旦上級官員出差或到本地視察,當地“一把手”要全程陪同。如果來的是重要人物,四大班子領導都要前呼后擁地陪同。
縣處級領導總體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三多三少”現象:室內時間多,室外時間少;與文件打交道多,調查研究少;和上級、同級打交道多,與下級和群眾打交道少。更有些縣委書記干脆戲稱自己是“三陪”書記:整天陪著上級領導檢查工作、陪著匯報工作、陪著喝酒吃飯。如此屈尊于官場“潛規則”而不惜愧對老百姓,干群關系、黨群關系肯定會出現尷尬局面,也難怪有些縣處級官員自嘲是“老鼠鉆風箱——兩頭受氣”。
“陪領導多、下基層少”已成一種頑癥,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官場病態。需要指出的是,除“陪同多”之外,還有會議多、出差多等。這樣,群眾要想見一面父母官,更是難上加難。所以,許多群眾是通過電視認識“父母官”的。
從表面看,縣處級領導平時工作都很忙,甚至感到身心疲憊的不在少數。據說,書記、縣長平均每天工作約11小時。但不知道什么時候,我們才能看見父母官們在田間地頭與農民談科學種田,在險情頻現的地方帶領民眾戰勝自然災害,在貧困民眾家里問寒問暖,在校舍簡陋的“希望小學”里拍著胸脯,在擁擠不堪的公交車上體驗百姓的出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