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下午,銀川部分群眾到市醫療保險事務管理中心辦事卻失望而歸。原因在于醫保中心門口貼著這樣的“通知”:每周五下午干部職工政治理論和業務學習,屆時停止辦公,通知落款時間為2011年9月30日。(11月20日 《中國青年報》)
筆者查了一下,銀川市當天的氣溫為0-8攝氏度,可見天氣之冷;而據記者觀察,前來辦事的群眾中,不乏滿頭銀發、拄著拐杖的耄耋老人,足見來一趟之不易。然而,醫保中心全然無視群眾多跑冤枉路、是否有急事,一紙冰冷的通知,就將前來辦事的群眾拒之門外。群眾冒著嚴寒天氣、滿載希望而來,卻吃了個閉門羹失望而歸。這樣的畫面,寒氣撲面而來。
作為窗口單位,醫保中心連萬眾,這意味停止辦公不是單位內部的“私事”,而是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公事”;在正常工作時間內,放下本應開展的服務群眾工作,去搞所謂的“業務培訓”,是典型的不務正業。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為人民服務才是最大的政治學習。如果連這點意識都沒有,學再多的政治理論也枉然。更何況,停止辦公本身就增加了群眾的辦事成本——多跑路、多費力、多花錢。而群眾顯然沒有義務為這種“業務培訓”買單。
不客氣地說,目前一些地方的機關、事業單位每周一次的“政治學習”,大致上是一種形式主義、一種行政內耗。即便有必要,也并非要擠占正常的工作時間,其實完全可利用其他時間也可完成。如非要在上班時間內完成,但也必須有一個前提,即要保持政府職能部門的正常運轉,滿足群眾辦事的需求。“業務培訓”和為民辦事,并不相沖突,這不是二選一的問題。
再者,銀川醫保中心為了“業務培訓”而停止辦公,不僅于法無據,而且違反了國家關于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40小時”的規定。但遺憾的是,在銀川醫保中心這里,國家政策法規如同兒戲,民意可以虛置一旁,晾幾天沒關系。所謂的服務窗口,儼然成了某些官員自家開設的小賣部,可以任憑自己的興趣,說開就開,想關就關,毫不理會群眾的需求。
時下,各地都在積極地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機關效能建設,改善政務環境,但機關單位的“中梗阻”怪現象,依然在一些地方堂而皇之地存在——無論上級再怎么喊破嗓子,下面的群眾再怎么跑壞腿腳,而處于執行層的一些單位卻有意設置各種各樣的障礙。而這種隨意停業搞“業務培訓”的現象,就是一個典型的“中梗阻”。它所反映的依然是政府本位、官本位的行政模式,這顯然是對當前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挑戰和背離。用這種思維調整出來的人員和機構,能不能盡心為群眾服務,令人生疑。
當然,停業搞政治理論和業務學習,并非全是銀川醫保中心的過錯,而且也非獨此一例,而是一種普遍現象、一項制度。從這個意義上說,要解決這個矛盾,還需要從機制上著手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