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15日開始,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競爭最激烈的20大職位中有12個職位都來自稅務部門。(10月16日《法制晚報》)
其實,國考雖熱,但不是所有崗位都熱,熱得撩人和冷得出奇同時存在。
媒體報道,2007年~2011年國考報名顯示,5年來熱門職位中有8個屬監管類職位。顯然,很多人認為這些崗位權力大,其權力色彩相對濃厚。另外,海關、稅務等部門也是報考熱點,如2010年國考報名人數最多的前9位都是海關系統。因這些部門基本掌握著國家的錢袋子——收錢、管錢和用錢,部門福利待遇較好。
與此同時,則有不少冷職位,有的甚至因為達不到最低報名人數而取消職位。如地震、氣象、煤礦安全監察一直是冷門機關,尤其是氣象部門最冷。2007年國考,相當一部分氣象局的職位無人報。這些崗位門前冷落鞍馬稀,不外乎三個原因:單位福利差,工作辛苦,地處偏遠。
國考報名一冷一熱,耐人尋味,也引起不少人的反思與質疑。有網友斥責報名者嫌貧愛富,趨利避害。其實,每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和權利,人們選擇大城市、油水足的職位,選擇與權錢關聯大的職位報名,無可厚非,是經過權衡對比的結果。與其茍責這些人“嫌貧愛富”,不如關注這些熱門職位為何有如此之大的魅力。不少熱門職位確實有魅力,比如稅務部門,前不久,國家稅務總局“曬”三公,2010年國稅系統三公決算達216631.68萬元,在已公布的中央部門中開支最大。
當然,有些人向往權錢職位,還與腐敗想象有關,有人認為進了這樣的單位,可以“勤撈”致富。因此,與其追問人們為何追逐熱門職位,與其炮轟人們向往權與錢,不如規范權力,用事實告訴公眾權力越大責任越大,權力大不等于權力變現的機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