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印江自治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公告,該縣將面向省內外公開招聘301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碩士研究生學歷及以上人員,可免筆試直接進入面試。(9月20日《貴州都市報》)
通常來看,一個縣級政府的下屬事業單位搞招聘,對應聘對象的專業知識、學歷資歷等各方面的要求都不會太高,而另一方面,擁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人員,正常情況下,也基本上能夠勝任縣級以下部門的相關崗位和具體工作。或許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印江自治縣才做出了碩士研究生學歷及以上人員可以免筆試這樣一個決定。
不過,經驗告訴我們,理論上說得過去的東西,在實踐中并不一定都能行得通。以學歷為例,且不說一紙文憑能不能與一個人的真才實學直接劃等號,單就眼下學術造假之風盛行不衰、連境外一些洋大學也都卷入到學歷造假風波中來的嚴峻現實而言,誰又敢保證,應聘人員手里拿的學歷,就一定是貨真價實的“免檢”產品?用人單位在招聘時若過分看重文憑,而忽略應聘者的素質,如不出意外則罷,否則,就不啻是自找麻煩。
按照國家的政策要求,行政事業單位除國家政策性安置等特殊情況外,招聘工作人員都要由用人單位根據招聘崗位的任職條件及要求,采取考試、考核的方法進行,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逢進必考”。同時國家還規定,用人單位公開招聘人員,不得設置任何歧視性條件要求。印江自治縣以學歷的名義對一部分應聘人員免筆試,實際上也就意味著,另一部分人會因此而失去了公平競爭的機會,哪怕這部分人的專業知識、業務能力和工作技能并不比誰差,最終,他們也會被文憑這道無情的門檻所阻隔。這種做法,既不符合國家的政策規定,也無法保證招聘工作的公開、公平和公正。
關鍵還在于,在當前來看,行政事業單位招聘,無疑還是一個備受公眾關注的敏感話題,“量身定制”、“蘿卜招聘”、“暗箱操作”這些特色詞匯,依然還在一次次地撩撥著人們脆弱的神經。在這種語境下,一些用人單位如履薄冰,唯恐在操作過程中出現丁點的瑕疵而惹火燒身,盡量將招聘的各個環節和細節設計的無懈可擊,以確保人事招錄陽光透明。而印江自治縣似乎有點反其道而行之的味道,在招聘程序上搞“刪繁就簡”,將最能反映應聘人員學識水平的筆試免除,相反,卻保留了更容易受到人為因素干擾的面試程序,如此公開招聘,顯然很不妥當。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