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李曉宜
接二連三發生的“郭美美事件”、“高鐵事件”、“古董鑒定事件”,深深地刺激著我們的神經和承受能力。來自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監測顯示,目前社會公信力下降導致的信任危機,以政府、專家及媒體最為嚴重。不相信政府,不相信專家,更不相信媒體,已構成了當前社會上一堵亟待翻越的“信任墻”。(近日《人民日報》)
紅十字會本是人們最信任的慈善組織,但是自從郭美美事件之后,直接導致了對慈善機構的信任度降低,捐出的善款驟減,雖然事后紅十字會也試圖作出大量的彌補手段,但是危害已經形成,就像破鏡難圓一樣。遭遇信任危機的,并非只有慈善組織,包括政府部門。“高鐵事件”中王勇平的那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紅遍了大江南北,同時也反映了政府對公眾信任度的糾結。
在網絡日趨發達,信息傳播加快的背景下,來自政府機構和部門的消息已經遠遠跟不上小道消息,公眾的自我意識、懷疑意識也在逐漸提高。如果我們仍對公眾信任度的降低保持遲鈍,久而久之,便會造成大面積的“信任危機”。在前不久的摔倒老人無人攙扶事件中,信任危機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老百姓成了“老不信”,走到學校不信任老師,走到醫院不信任醫生,走到法院不信任法官,我們像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謊言里,這種狀況讓人憂慮。
誠然,其中有社會發展過快,政府體系處于轉型期等原因,但是,捫心自問,我們的所做所行確實還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政府公信力是社會信任的基礎,因此重構公信力首先應從政府入手。管理公共財產的人應該負起責任,把錢花在刀刃上,改掉惡習,光明正大的行事,因為只有切實解決好百姓最關心的利益問題,才能保持人民和政府之間的信任。同時,對于損害公信力的做法實行嚴格處罰,提高失信成本,克服官僚主義、打擊腐敗現象,加強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學化和法治化建設,增強公共政策的公平性。
專家、媒體的公信力重構,同樣離不開相應的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建立相應的利益保障機制,讓專家媒體敢于說真話;一方面也要建立嚴格的懲處機制,對于一些“偽專家”“偽報道”,像“張悟本事件”、“07年海南蕉癌事件”,只為了提高自己的利益,損害公信力,造成民眾恐慌的,實行最嚴格的處罰,提高失信成本。只有這樣才能恢復社會公信力,擾亂大眾視線的謠言才會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