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晚,美國前商務部長駱家輝抵達北京,開始他的駐華大使任期。但這位“部級高官”卻十分“低調”,沒有大量隨從、沒有警衛,背上一個包,手拎一個包,全家人都沒閑著。(8月14日《新京報》)
乘坐普通航班、沒有大量隨從警衛、自己背包、拒乘專車、優惠券買咖啡……駱家輝的“低調”激活了公眾的解讀欲望,紛紛評議。駱家輝位居“部級高官”之列,但其“尊貴”身份與“低調”行事風格形成了鮮明對比。
其實這是典型的“跨文化誤讀”。見過芝麻大小的官員出則警車開道,驚擾行人,便認為駱家輝也應氣勢豪壯;見過太多的“打傘者”,便認為駱家輝沒有大量隨從、親自拎包不正常。現實情境不斷上演,久而久之仿佛成了理所當然之事。可能駱家輝本人并未覺得稀奇,只不過是我們這些旁觀者在“借景抒情”罷了。
官員的日常生活本應“低調”,這才是正常的官場生態,只不過常常被扭曲了而已。雖然駱家輝的“低調”可能出于個人素養,但可以這樣講,駱家輝身為高官,想不“低調”都不行。如果他處處享受“部級待遇”,出行前呼后擁,恐怕是在埋葬自己的仕途。據說在一些國家,官員如果讓秘書給自己倒茶也會引起軒然大波,駱家輝親自排隊買咖啡其實是一種“自覺的無奈”,一系列“低調”的行為背后,正是因為“張揚”的官場文化和制度在作保障。反觀我們,別說缺乏迫使官員“低調”的壓力,甚至某些不合理的制度還在助長官場惡習,如一些地方花巨資購買豪車開道、一些機場“讓領導先飛”。
魯迅先生曾經寫道:“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駱家輝便是一顆來自異域的“白菜”,原本無足道哉的舉動在我們這里顯得光彩奪目,不過只因“稀為貴”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