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與國家文物局近日公布“三公經費”情況。數據顯示,中科院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2010年實際執行數為7420.01萬元。國家文物局去年公務接待費支出為48.32萬元,今年該項費用的財政預算提至151.85萬元,增加兩倍多。(7月10日《新京報》)
對于去年公車消費超7千萬元,中科院特別說明,公車購置及運行費主要用于科學考察、科研活動。中科院擁有近千個野外觀測臺站,主要分布于偏遠地區,野外考察用車增加了車輛購置和運行費支出。不過,由于中科院并未公開其2010年公車購置及運行費的使用詳情,所以公眾并不清楚其去年公車消費超7千萬元,是否真的如其所說確實完全是用于科學考察與科研活動,而不存在超規定配置公車與公車私用等浪費現象。而國家文物局對于今年公務接待費不降反升的解釋則是,2010年有7個國家因受各種因素影響,未能如期派團訪華,造成當年公務接待費支出相應減少。但是人們有理由提出這樣的疑問:既然有些活動與會議可以不舉行召開,為何就不可以從減少活動與會議入手縮減公務接待費用,從而使去年的公務接待費減少現象繼續維持下去呢?!
國務院要求公開“三公經費”情況,是希望通過公開“三公經費”情況促進“三公經費”節約,所以唯有中央部門的“三公經費”支出數額得到有效控制,相關經費支出越來越少,公開“三公經費”情況才會是有意義的。而像部分中央部門這樣雖然公開“三公經費”情況,但是“三公經費”支出數額依然非常巨大,甚至不降反升,也就導致公開“三公經費”舉措的作用大打折扣,使其失去實質性意義。
各級各地政府部門縮減“三公經費”支出應是一項硬任務,政府部門在減少“三公經費”支出、節約財政資金與納稅人稅款使用上,不應當有任何的理由與借口,為本部門“三公經費”支出高企乃至不降反升辯護。唯有各級各地政府部門“無理由”縮減“三公經費”支出,將“三公經費”支出降至最低,才會有真正實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