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
團市委、市政協社法委青少年工作小組聯合開展的《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狀況調研報告》近日發布,調查顯示租房成為青年解決住房需求的最主要途徑。對于住房與幸福之間的關系,61.6%的人認為“有房與幸福有關,但不是決定因素”,而仍有33.0%的人認為“有房是幸福的決定性因素”,另有5.4%的人認為“有房與幸福無關”。(3月12日《北京青年報》)
近1/3的的受訪對象認為“有房才幸福”,足以看出住房對于每一個家庭的重要性。俗話說:“家是心靈的港灣,是人生的歸宿”。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家被賦予了太多的內涵和意義,它象征團圓、凝聚愛意、詮釋幸福。而住房作為家庭構成的一個基本要素,有無住房成為人們判斷幸福與否的一個價值尺標,也并不難以理解。
受土地、政策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各地房價居高不下。而對于中國大部分工薪階層來說,擁有一套明亮、舒適的住房是他們畢生的夢想,并且矢志不渝地為此拼博、努力、奮斗。在追逐夢想的征途里,或平淡、或淚水、或歡笑、或失敗、或成功,簡單以房來論幸福未免太過簡單。君不見,被萬千網友感動的圖片《幸福》里:孫女坐在膝上和爺爺額頭貼著額頭,爺爺嘴角流露出幸福的笑容。而主角環衛工人張景卻租住在地下室。農民工代表旭日陽剛,最初在北京漂泊,居無住所,憑借對音樂的執著和對夢想的執著,一首《春天里》讓他們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草根”明星。他們的幸福又有多少源于房產?還有,“房姐”龔愛愛,“高鐵一姐”丁書苗,其名之下,房產多多,但是,當她們因為房產受牽涉甚至淪為“階下囚”時,你能說她幸福嗎?
于丹曾經說過:“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但是現今,部分年輕人的幸福觀卻摻雜了太多物質、名利因素。“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無房不嫁”……這些不良現象,嚴重影響到了人們對幸福價值的判斷曲向。為了追尋所謂的“幸福”,不犧推脫責任,尋求捷徑。據報道,在被問及“當前青年人購置房產最可能的途徑”時,有高達90.2%的人選擇從父輩家庭尋求支持。殊不知,這種“子輩住房依賴父輩解決”的模式構成了對父輩家庭的巨大經濟壓力,會帶來醫療、養老等一系列社會保障問題。將自己的幸福“凌駕”于父母之上,會是“真幸福”嗎?
還記得前段時間,央視海采“你幸福嗎?”。對于幸福的回答,各有不同。本人認為,有房才幸福是一種膚淺的感受,是“偽幸福”,幸福與否,應該境由心生。或許,一個肯定的眼神、一次成功的策劃、一場精彩的演出,都能找到“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