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網站10月15日文章談及近日在中國網絡上的流行詞“土豪”,評析土豪文化折射中國當代發展現狀。文章稱在中國的新浪微博上,土豪一詞被提及超過5600萬次。人人想做他們的朋友,但沒人喜歡他們。他們似乎無所不在,揮金如土;但他們難覓行蹤,回避媒體。他們對奢華的熱衷成為全球奢侈品行業的支柱,他們也因品味差而遭鄙視、嘲笑和抨擊。
面對這樣的言論,我們可以立即起身奮力反駁——這是西方的又一次刻意抹黑。中國的富強有目共睹,早就已經世界第二甚至第一了,但是我們當我們沉醉在飛升的GDP中、坐在高聳入云的摩天樓里、喝著昂貴的咖啡挎著奢侈的皮包時,沒有人覺得內心空洞嗎?當全世界人民都開始知道中國的土豪們正在全世界掃貨,還是昂貴的奢侈品、千足的金條和豪車時,我們也該把這個詞拿出來說一說了。
“土豪”舊指有錢的地主,說的是那些壞透了的鄉紳。這個詞變味得益于9月初流傳的一則笑話:一名青年問禪師,“我很富有但不快樂。我該怎么辦?”禪師回答:“何謂‘富有’?”青年說,“我在銀行有上百萬存款,北京市中心有三套房子。不算富有嗎?”禪師沒說話,向他伸出一只手,青年恍然大悟:“大師,您是讓我懂得感恩和回報嗎?”“不……土豪,我們可以做朋友嗎?”禪師說。
被誤讀的富強
一個國家的崛起就像一個碩大無比的巨人要從沉睡中站立起來。要有骨骼的支撐、要有肌肉的松緊、要有呼吸的配合,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真正想要站起來的精神。它要知道為什么要站起來以及站起來之后去哪兒。如果站起來僅僅是為了不挨打、為了和其他國家能夠齊頭并進平起平坐,那當外界安逸時,這個國家仍然會落入迷惘不知所蹤。
大國崛起需要軍隊的強盛、人民生活的富足、經濟發展的提升,同樣更需要國人心境的通透和覺悟。在許多國人當今揮金如土的豪氣之中,他們隨著炫耀性消費的狂風席卷全球,無非是兩種心態:第一種是關于自己的,拼命地證明自己有多成功多有錢,就像手中的奢侈品、身上穿的貂皮大衣一樣高調奢華,第二種是假以愛國糖衣包裝的,意圖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告訴世界,“瞧一瞧看一看了啊,中國現在可是越來越富強了!”
從1840年的炮火轟開了中國,至今我們依舊生活在一種根深蒂固的屈辱之中。政治家們看到了在國際舞臺上的節節敗退,軍人們扛不住那些機槍炮火的攻擊,知識分子們發現自己抱守的經典思想只不過是西方意識形態中的小學生。老百姓則在被各種洋物洗禮,洋酒、洋煙、洋火柴、洋肥皂,總之沾上洋氣的東西都立即抬高了檔次。交織不清的個人挫敗混雜著國家挫敗,使得我們混亂了評判一個國家是否富強的標準,很多人單純地以為擁有了洋物質就可以贏得那平起平坐的尊重,抹煞那百年前的屈辱。不知道什么是一個國家的富強,不懂得什么才叫一個民族的自信。
如果說那些都是過去式,近代史離我們也有些年頭了。那9月20日,蘋果推出的金色版智能手機后飆升翻倍的價格又該作何理解呢?最初有人不相信蘋果居然變得如此俗氣,但這款手機在國內炙手可熱,并衍生“土豪金”的稱呼——甚至上了國內媒體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