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偉/畫
日前,河北省霸州市環保局內部員工舉報,霸州市副市長韓清華一家有9套房產。4月8日記者就其中6套與韓清華核實,他表示其中3套為其家人所有,2套已出讓,還有1套不存在。韓清華多次詢問記者是否有錄音,并表示“我希望咱們都不要互相傷害”(4月9日《新京報》)。
很顯然,在霸州市副市長韓清華的眼里,霸州市環保局內部員工舉報的內容以及記者對自己的求證,都是對其進行的“傷害”。但什么是“互相傷害”呢?韓清華沒有具體“明示”,我們自然無從得知。而既然是說“不要互相傷害”,言外之意就是“別讓我傷害你”。一位身在異地的官員,如何“傷害”采訪自己的記者呢?是再次上演“進京抓記者”,還是再導演一次“跨省追捕”?或者是一個電話打到報社領導那里,讓年輕的記者第二天就拎包走人?
如此這般,相信都會被韓清華否認。身為霸州市副市長,面對采訪顯然已是“身經百戰”,他原本不至于如此“沒水平”。然而不得不說,類似的威脅,從幼兒園孩子受欺負時的“放學你等著”,到街頭小痞子挨打后裝模作樣地喊“我去告訴大哥”,再到韓清華這次所說的“我希望咱們都不要互相傷害”,其實都是因循著一個路數。
面對監督,韓清華副市長沒有擺正心態。擺不正心態自然會認為自己是被算計的“倒霉蛋”,認為平息質疑的方式是“擺平”媒體。當然站在公共視角看,要想鏟除這樣的土壤,還需從“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做起。因為要從制度設計上讓掌權者明白,公權力是用來擺平社會問題的,錯用來擺平公共監督那是違法亂紀,搞不好還會丟掉頂上烏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