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起,長春市燃氣價格上調,提前購買需補交價差。其中天然氣價格每立方米由2元上調到2.8元。煤氣價格由每立方米1.5元漲至2元。連日來,市民經歷了最開始的排隊“搶氣”,再到后來的理性購氣。(《城市晚報》4月1日)
請不要小覷這則貌似“不起眼”的新聞。最近一段時間,“搶氣”風潮幾乎席卷了全國。在有些城市,有的市民提著小板凳、揣著速效救心丸排隊挨號;有的市民一次就購買了3000立方天然氣,按照每個月普通家庭二三十立方的消費量,幾乎可以用10年。
是誰在攪動“搶氣”風潮?有專家譴責輿論誤導是直接誘因。因為某報曾刊發的一篇文章稱,從4月起,我國天然氣價格將進行大幅度上漲。這條消息迅速通過網絡、微博、微信在全國流傳,一時間“漲聲”一片。
自“搶氣”風潮乍現始,很多地方的燃氣部門紛紛出面澄清:這是假消息、嚴重不靠譜;很多地方的發改與物價部門也紛紛將其定性為“謠言”,撫慰公眾說近期天然氣不會漲價。“搶氣”風潮甚至驚動國家發改委了,他們也出面公開否認天然氣漲價,言之鑿鑿稱“不會這樣不考慮民生的”。
于是,媒體也開始辟謠,一再呼吁市民不要盲目“搶氣”,一家媒體刊發文章標題竟是:《別排隊了,天然氣不漲價了》。
然而,長春市燃氣卻踩著4月1日這個點如期漲價,驗證了此前的漲價新聞并非是捕風捉影的虛構和杜撰,而是消息靈通,抑或是對市場變化的先知先覺。顯然,專家拋出的所謂“輿論誤導”一說,不攻自破,而燃氣部門和政府部門三番五次的“辟謠”,更是尷尬。
審視長春市這次燃氣漲價,不僅未見“聽證”只言片語,而且還規定“提前購買需補交價差”。這真可謂“霸氣”十足——燃氣價格涉及民生,有嚴格的調價機制,怎能說漲就漲?提前購買,是合同的一種法律約定,差價豈能說補就補?
一些公用產品價格逢“聽”必漲、遇“謠”必漲,幾乎成了慣例。承受物價上漲焦慮的民眾,還要遭受被“忽悠”的憤懣,“謠言”面前,他們對專家、公權部門的不信任,就是如此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