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有多家媒體報道,不給紅包的不是好親戚。今年有紅包者中,超過1/4網友收到的紅包金額在3000元以上。
面對這種直線上升的“壓歲錢行情”,筆者還是想到了香港的做法,香港人過年紅包僅10港元。
香港人之所以會如此“寒酸”,是因為他們認為,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壓歲錢的本意更在于祝福。“最初的壓歲錢說是錢,但不是真錢,而是像玩具,上面刻著‘長命百歲’之類的吉祥話,是長輩給孩子們的祝福、關心、關懷,充滿了親情。”香港人仍然認真保留和傳承這種傳統文化的精髓,重在精神感染、祝福。
再者,雖然香港是“世界經濟重地”,商業氣息濃厚,“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格清純和精神淡雅,仍應繼續保持和發揚,而不是被物化、物質征服,更不能相互攀比,打腫臉充胖子。讓感情、真情和親情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畢竟,金錢代替不了親情,親情也不能用物質進行堆砌。
反觀我們的一些做法,一味攀比誰給得多,而忽視了壓歲錢中的感情成分、感恩意識和祝福意識,很多人已將壓歲錢的多寡當做一種相互攀比的工具,當做了情感多少的見證。
學學香港人的“寒酸壓歲錢”吧,讓壓歲錢回歸真情、祝福,讓孩子得到真情、純情的滋養和哺育。(雷泓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