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早就被預料到的“全年最堵周”里,不少市民的腦海中都彌漫著剎車片磨損的氣味。在網上,有人闊論著環路“停車場”的壯觀、有人八卦著“吃完一碗面、車走五六步”的趣聞;有股民望著全路飄紅的路況示意圖“欣喜若狂”,有過來人在分享堵車時哪種成人紙尿褲更舒坦……
對于噩夢般的全城擁堵,有媒體分析為“降雨、管控、違章”三大原因。但是,每個剛從尾燈閃爍的停車場走出來的人,幾乎都忍不住將這場夢魘歸因為節前的送禮浪潮,乃至由此派生出各種針對灰色交易的調侃。譬如各路“大V”在社交網站上集體斥責送禮者,而出租車司機們則紛紛現身于媒體訪談:“你知道我這幾天拉了多少個提著月餅上各種單位的活嗎?”
實際上,由于路況數據并不足夠全面清晰,恐怕無法從技術角度證明是送禮者堵了北京城。而北京交管部門公布的堵點,也多為商圈、車站周圍和主干道。
其實,這兩天,濟南、上海、海口等多個城市都出現了擁堵癥狀,交通擁堵遠非北京一地。而且,即便不是在兩節來臨的日子,就算是一個普通的周末,突如其來的一場小雨,也一樣會將城市變成停車場,北京等城市也已經連續多年“逢中秋必堵”了。
可以說,在這個“公眾社交季”中,每個受害者同時也是施害者,正是百萬計人流的禮尚往來匯聚成了“紅五環”,維護關系非官家獨舉,百姓們亦需在節前互通有無。擁堵,正是古老習俗與現代汽車文明摩擦出的異類音符。
可見,雙節前人們集中出行與道路運力有限的矛盾,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那么城市被月餅“噎”一下也必然還是未來多年的常態,無力承受者只好轉而選擇公共交通等其他出行方式,至于那些不得不開車的出行者,也只能繼續“車窗里的等待”了。
多少令人欣慰的是,不少人已經自發在時間和空間上搞“錯峰”:比如有大型央企員工表示“部門的大閘蟹上周就送來了……現在還在路上送禮的,也太沒經驗了”。和那種9月下旬還在“分維護片區”的場景比起來,“錯峰送禮”、乘公交送禮……未嘗不是緩解擁堵的可行辦法。(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