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廣州日報》的報道稱,近日,武漢大學博導教授、輿情專家沈陽的團隊用軟件抓取了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250個網絡名人的微博1624783條,同時選擇了4個常用罵人詞語,共得到臟話微博6246條——“臟話率大于千分之三點八,明顯高于一般網友。”一些網友認為這恰恰說明“人的素養與名望不成正比”,一些網友認為這與素質無關。
這樣的調查結果絕非危言聳聽。早先就有媒體總結截圖為證:那英曾在微博里發出“別tm以為我濫用交警特權!幾條馬路都管制!”小S曾在微博里寫道“一點屁用也沒有。”最雷人的要屬北大教授孔慶東的一條“經典”微博:“《南方人物周刊》電話騷擾要采訪我,態度很和氣,語言很陰險。孔和尚斬釘截鐵答復了一個排比句:去你媽的!滾你媽的!X你媽的!”如此大言不慚地轉述自己的粗口,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在網絡的意見場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家都忙著宣揚和兜售各自觀點,而網絡名人們作為人際傳播網絡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同時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其給出的觀點往往被認為更加權威,因而時常被當作意見標桿,潛移默化地引導著輿論發展的進程,甚至在跟帖附和者的不斷參與下形成龐大的意見場。很多網絡名人具備較高的社會地位和關注度,是各領域的佼佼者,甚至是名噪一時的大紅人。
由于名人效應,名人微博的爆炸效應和影響力大得驚人,有時即便是尋常的觀點,一經名人發布,也變得異常有含金量起來,難怪有網友調侃:“我們上微博,叫圍觀;馮小剛上微博,叫生產力。”
可掌握了“生產力”的網絡名人們,咋就那么容易發飆罵人呢?是想以此刺激公眾神經博取眼球?還是純粹想在眾目睽睽下擺威風?或是被相關利益集團操縱的結果?再或者用有技巧的臟話來搶占道德制高點?
世界變化快,人心壓力大。有點小情緒在所難免,情緒失控也無法事先預料,但總得分個場合不是?對于社會上有爭議的事,網絡名人挺身而出,搖旗吶喊,自是有道義擔當的表現,可一旦超出理性的尺度,動不動就爆粗口,無疑讓意見的引領功虧一簣,本該有的公共責任也因此泯滅殆盡,剩下的只有公眾的鄙夷和冷漠。
此外,一些名人對于自己一畝三分地上的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不厭其煩地曬來曬去、牢騷滿腹也就算了,還時不時用不干凈的字眼兒污染公眾視覺,當真以為大家都那么有興趣嗎?
這里,筆者想以一介不加V的草民身份,@一下諸位集萬千粉絲寵愛于一身的網絡名人:您當然有權嬉笑怒罵、在網絡空間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可宣泄也要有個最起碼的底線不是?在微博的“個人通訊社”里,您起碼也維護下聲譽,顧及下口碑,對得起公眾膜拜,也對得起社會責任,退一步說,起碼也要對得起自己那張來之不易的大“紅”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