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不少是外界誤讀了,其實不合格的食品并非就是不安全的”,18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舉行的食品安全年會上,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何計國表示。(7月19日《京華時報》)
從食品專業學角度看,食品不合格與食品不安全確實是兩碼事,含致癌物質的食品與致癌食品也不是一回事。但是,食品不合格了,或者含有致癌物質了,起碼說明這種食品不可靠,潛含著傷害消費者健康的風險,為健康考量,應該棄之。食品不合格往往離食品不安全只有一步之遙(有的不合格食品就是不安全食品)。
可現如今,專家卻信誓旦旦地強調不合格食品并非不安全食品,食品含致癌物質并非致癌食品,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么藥?
在食品安全領域,“你跟他講法制,他跟你講國情”的案例可謂多矣。你跟他講農產品含有農藥殘留,他跟你講農藥殘留只要不超標就沒問題;你跟他講牛奶里被檢出致癌物質黃曲霉素M1超標,他反過來質問你“你說吃了致癌,它得吃幾噸、吃幾年才致癌啊?”你跟他說現在食品安全問題頻現,他若無其事地說食品整體上是安全的。吃一點不合格食品也許沒事,問題是吃多了呢?再說,老百姓有權利吃到安全、合格的健康食品,憑什么要老百姓容忍不合格的食品?
你跟他說正事,他跟你扯其他的,貌似是詭辯,是故意岔開話題,轉移焦點、目標,實際上是試圖給老百姓吃下寬心丸、定心丸,往深里說有推卸責任、粉飾太平之嫌。對一個有責任的職能部門來說,要關注食品的整體狀況,更要盯住不安全的食品;要告訴大家農藥殘留不超標就沒問題,更要做到不讓農藥殘留超標。而對相關專家來說,不僅要用專業知識澄清老百姓的疑慮,更應該用所學知識建言職能部門恪盡職守,減少問題食品的出現。
在當前,老百姓不僅需要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專業概念,更需要吃下真正的定心丸,即職能部門應嚴格把好關,不讓不合格、不安全的食品出來坑人。否則,即便明白了不合格食品并非不安全食品,又能如何?仍會惴惴不安,為食品安全狀況揪心。(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