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中國第一個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長江學者、中組部“千人計劃”入選者,經濟學家鄒恒甫是個不折不扣的“狂人”,少年得志的他時常鄭重其事地自稱“中國經濟學第一人”。近日,鄒恒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口出“狂言”,指責國內經濟學界水平低下、信口開河,某些人不務正業,“有些經濟學家撈錢誤國誤民”。(6月6日《廣州日報》)
這不是第一次在輿論中出現的對經濟學家的指責和非議,早在2005年,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就拋出了“內地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的言論。此言一出,輿論嘩然,遺憾的是,被指責的內地經濟學家們卻少有反駁之聲,那么,這次在鄒恒甫的炮轟下,有經濟學家出來反駁嗎?
必須明確,經濟學家是一種職業,而不是獨處神壇的人士,也有私心,通過對一些經濟學家的觀察,可以說,所謂利益集團的御用專家等判斷并非虛言,正是在這點上,幾成貶義色彩的“經濟學家”成了被“攻擊”的對象,而被“攻擊者”也甘當沉默的羔羊。
曾經有主流經濟學家聲稱,經濟學本身的性質決定了經濟學家是“道德中性的”,“或者是不講道德的”。根據這樣的邏輯,經濟學家容易以利益集團代言人的身份出現,甚少為公共利益代言,以致有人說:有人站出來為公共利益說話的時候,千萬要當心。
“有些經濟學家撈錢誤國誤民”的判斷如果屬實,無疑是對公平正義的傷害,更有可能帶來對弱者的侵害和社會的割裂。這是我們必須警惕的。西方著名經濟學家繆達爾曾說,所有的經濟學家都應當滿懷人類的同情心,獻身于這樣一個信條:公共政策的最終目標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毫無疑問,社會需要經濟學家對我國經濟問題發表專業性意見。但在發表意見時,不能掩蓋真相,不能僅僅為利益集團代言。要知道,公眾如果一直不相信經濟學家的話,將會降低社會的安全系數。道理很簡單,公眾和政府的經濟活動可能會因為經濟學家的錯誤導向而產生危險的后果。
期待有經濟學家能以足夠的勇氣來反駁“撈錢誤國誤民”說。經濟學家“誤民說”,誰來反駁?這是一個值得期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