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因對一深航航班延誤賠償方案不滿,20多名旅客沖進上海浦東機場的飛行區,攔住正在滑行的飛機。
無獨有偶,13日下午,海航某航班旅客在登機過程中,有部分旅客因情緒激動,不顧機場工作人員勸阻一度沖出登機口,進入停機坪。
短短三天,發生兩起類似事件,“攔飛機維權”想不引人注意都難。
民航業人士表示,旅客未經許可進入機場跑道禁區,很容易被飛機高速運轉的發動機吸入絞成肉泥,造成運行中的飛機發生故障,導致機毀人亡的嚴重后果。
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動力,讓乘客們罔顧自己的生命,藐視公共安全,沖出登機口,沖上停機坪呢?是有氣要出,還是有利可圖?
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是什么造成這樣的動力,航空公司都難以置身事外。
如果航空公司和機場服務能更周到些、溝通更細致些、提供航班信息更準確些,晚點需要賠償的時候照規矩爽快些,怎么會讓乘客有了“不鬧你對我沒說法,鬧了你拿我沒辦法”的認識?又怎么會對乘客“攔飛機”追責缺乏底氣,甚至為了息事寧人、早賠早了,不該賠的也賠,造成惡劣的示范效應?
飛機場不是菜市場,停機坪不能想上就上。攔飛機維權,無論出于怎樣的初衷,都會危害到公共安全,應該堅決說“不”。
對一再上演的攔飛機維權,必須厘清航空公司、機場、旅客的責任,嚴格依法處理,該賠償的一分不能少,該懲罰的一點不能減。只有這樣,才能制住服務者不理不睬的冷漠,堵住乘客們“法不責眾”的僥幸,維護好公共安全和大多數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