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春梅/畫
4月8日,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發布2011年財務報告,從2011年4月2日項目啟動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免費午餐基金共募集善款1833萬元。2011年,免費午餐基金實際總支出為346.79萬元?傊С鲋,捐贈支出為310余萬元,占總支出的90%。剩余的10%為項目執行成本等(4月9日《新京報》)!
“免費午餐”是典型的微公益、微慈善。此次發布免費午餐基金單獨的財務審計報告,給公眾一個“明白賬”,接受社會的廣泛監督。大量事實證明,唯有公開透明的慈善才能實至名歸、名副其實!
有人曾經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里德曼,經濟學中最重要的原理是什么,大師想了想回答: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此后,這句話還被用來形容社會福利事業,以說明福利其實十分昂貴。而“免費午餐”的實踐,“顛覆”了經濟學中最重要的原理,卻激活了人的善心與良知;同時也“顛覆”了一以貫之的慈善模式,向先進的、切實可行的慈善模式挺進!
“中國首善”陳光標那句“人在做,天在看”道破慈善的天機。目前,我們確實還處在“人在做,天在看”的慈善倫理階段。中國富人做慈善,既有承擔社會責任的成因,更有求得心安的“理得”;既有提升財富品質的善意,更有獲取“政商關系”的訴求。并且,“天在看”有慈善的透明度不夠、監督力不夠的影射之義!懊赓M午餐”從一開始啟動就承諾,將通過微博實現資金公開、透明、實時公布,最近還成立了首屆監委會,主動尋求監督,旨在消除“人在做,天在看”的慈善弊端。
期待“免費午餐”烹飪出新型慈善倫理。早有人提醒:重構國人的慈善倫理!懊赓M午餐”的實踐以及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運作方式、暢通監督途徑,進一步發揮微公益、微慈善的功效,說到底是在重構慈善倫理——慈善并非富人的“專利”,普通人也可以通過微公益實現慈善價值,微公益具備強大的生命力。民間并不缺乏慈善潛能與慈善熱情,但由于慈善公信力不強,慈善體制機制滯后,慈善透明度不高,從而導致公眾的漠然置之。通過完善慈善的評價體系,還原慈善主體的主導地位,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必將“烹飪”出可口的慈善大餐。(王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