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位父親花費6000元請來的月嫂竟然直接用手指給未滿月的兒子摳鼻屎,結果摳破鼻腔致孩子感染發燒住院。仔細一問,這位月嫂原來是剛從粵北農村進城的新手,僅在一權威機構培訓1周時間取得“月嫂證”就直接上崗。記者調查得知,月嫂培訓最短四天即能完成。(3月5日《廣州日報》)
月嫂工作因其重要性、特殊性、技術性,以及巨大的工作強度,工資收入普遍較一般家政人員甚至大學生白領高出一節。尤其是今年,隨著“龍寶寶”的扎堆出生,市場對于月嫂的需求出現井噴,其工資也水漲船高。在不少地方,既照顧嬰兒又照顧產婦的全職月嫂的工資,已由去年的每月5000元漲至6000元以上。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甚至出現了“金牌”月嫂月收入近萬且需要提前半年預約的火爆場景。
然而,與所有“爆發式崛起”的行業一樣,月嫂市場的繁榮景象背后也存在諸多隱憂。“培訓四天、月薪近萬”的月嫂神話是如何速成、煉就的呢?在筆者看來,這主要是與月嫂行業“職業化”、“專業化”程度偏低密不可分。
眾所周知,目前市場上的月嫂從業者大致有兩個來源,即外來務工人員和本地的下崗或退休人員。對于前者來說,月嫂收入盡管誘人,但短工化情況嚴重,工作既不穩定又缺乏相應保障,因此被不少外來務工人者視為初來乍到,一時找不到滿意工作前的“權宜之選”。一旦覓得進企業上班等“體面活”,大多會選擇離開;而就后者而言,由于年紀偏大,育嬰觀念和方式較為陳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差,加之在這部分人的眼里,月嫂仍被認為是寄人籬下、低人一等的“保姆”,因而職業認同度并不高。
除此以外,培訓市場的魚龍混雜也進一步阻礙了月嫂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一些家政公司、培訓機構出于賺錢目的舉辦的各種“包過培訓班”,除了能夠制造“四天速成”的月嫂神話,“批發”月嫂證,根本起不到提升從業者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作用。更為嚴重的是,由于缺乏相關法律規定和行政監管的約束,月嫂市場目前幾乎處于“自在狀態”,這也為各種育嬰事故的頻頻發生埋下了隱患。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杜絕“四天速成”的神話擾亂月嫂行業的永續發展,就必須從法律、監管等多方面、多角度入手,整頓、規范月嫂的培訓和用工市場,提高月嫂的“職業化”、“專業化”水平。畢竟,任何行業的發展都不可能建諸在“四天速成”的沙基上,惟有通過向雇主提供護理、營養、心理方面的高品質服務,月嫂才能逐漸成為受人尊敬、收入穩定的朝陽產業。否則,遲早難逃被市場淘汰的厄運。(王垚烽 原題:“培訓四天、月薪近萬”的月嫂神話是如何煉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