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晨報報道,近日國內大型熊膽產品企業——福建歸真堂公司擬謀上市的消息再次傳開,不少人表示堅決抵制。歸真堂養殖黑熊有400多頭,其“活熊取膽”的生產方式,被網友認為是對黑熊的無情殘害,一旦上市,勢必傷害到更多黑熊。
“人對善的感覺,不如對惡的敏感”。人們拒斥“活熊取膽”,似乎印證了這說法:對暴戾行徑的義憤,往往比抽象的感召更能催人向善。
目的正義,并不能漂白手段殘忍。就算基于制作藥材的初衷,也抹不去道德原罪。更何況,這般殘忍舉動,打的多是商業利益的“算盤”,在悲天憫物的道義規約下,“活熊取膽”“生剮驢肉”“煮活貓”等,勢必觸碰到倫理禁忌的敏感點。
善待生靈,指向著人們的道義秉持、自我節制。理應用謹小慎微的自持,支撐起祛惡的信仰。這是價值上的清醒取舍——尊重動物權利,方能“推物及人”,崇奉人的尊嚴。在良性推演中,對動物的態度好壞,也折射著現實生活里的人文溫度。人們的良知恪守,需要溫情細節的“厘米推進”。誠然,在“經濟因素決定能否上市”的規律下,公眾的憤懣,如何阻擋歸真堂的商業謀劃?“企業道德指數”,不應游離于市場認可體系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