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2月5日報道,節日送禮蔚然成風,由此催生了禮品回收業。禮品回收的范圍之廣令人咋舌,小到各類消費卡、代金券、高檔煙酒,大到黃金、玉石、高檔表,無所不包。禮品回收已經形成一個產業鏈,但卻沒有監管的法律法規,不僅嚴重干擾了商品價格體系和市場秩序,而且催生腐敗。
近年來,禮品回收生意越來越火。不僅有路邊店、實體店從事禮品回收,而且還有網站加盟其中。逢年過節,一些腐敗行為往往披上人情往來的外衣,為禮品回收提供充足的貨源。于是,有了“禮品回收是對社會風氣的污染”,“是對反腐倡廉的挑釁”等諸多議論。
由于對從事禮品回收經營單位的資質沒有明確規定,導致從事禮品回收的單位五花八門,大街上隨處可見禮品回收的攤位,互聯網上充斥禮品回收的網站,煙酒銷售門店超范圍回收煙酒,一些典當行悄悄代理高檔手表、金銀首飾等的再流通。由于對從事禮品回收的經營規范沒有規定,從業人員隨意回收禮品,回收再出售的商品中不乏假冒偽劣產品、贓物或行賄受賄物品,這不僅為受賄物品提供了消化通道,縱容了行賄受賄,而且為假冒偽劣產品提供了銷售渠道,也給食品安全埋下了隱患。
禮品回收的上述亂象與管理真空直接有關。雖然禮品回收已成為一個行業、一個普遍存在的經濟業態,但有關部門一直沒有給其確立一個行為規范,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沒有具體的操作標準。即使是其他法律法規有所涉獵,也只是原則性的規定,沒有明確的從業規定,沒有具體的監管程序。
基于禮品回收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一些不正當交易行為的掩飾渠道,因此,盡快將其納入規范化管理,予以有效監管,非常必要;诙Y品回收行業本身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給禮品回收行業制定一個監管的杠杠,明確其行為準則,也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其一,亟待制定專門的監管法規,明確準入門檻和從業資質,明確禮品回收行業的經營范圍,對不同物品確定具體的回收準則。比如,對禮品回收來源進行實名登記,堵住受賄變現通道;對禮品回收從業單位實行資質管理,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要求禮品回收經營單位對回收品進行必要的鑒定,防范假冒偽劣產品流入市場。其二,嚴格監管,沒有合法經營資質的堅決取締,沒有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進行禮品回收的堅決處罰。
有了嚴格的法律法規,有了強有力的監管,一些人將不敢明目張膽地借禮品回收店將受賄的禮品變現;回收者和出售者懾于“按圖索驥”,假冒偽劣產品也能受到一定限制;對回收的食品和保健品加上鑒定環節,食品安全就多了一道安全閥。禮品回收行業規范了,禮品回收行業健康發展也就有了保障,與禮品回收伴生的種種亂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