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制日報報道,今年春運,鐵道部要求各運輸企業在目前客流量大、作業條件困難等情況下,為廣大旅客尤其是農民工提供飲水、供暖等基本服務,列車要提供適合農民工消費的礦泉水和餐飲。
實事求是地講,最近幾年,鐵道部為了緩解春運難做出了一些實質性的努力,尤其是針對農民工這一龐大的乘客群體,更是推出諸多關愛舉措。這是值得贊賞的。但問題的關鍵顯然在于:春運服務如何建立在日常服務水平的基礎之上,春運期間的服務質量提升需要細化為日常管理水準,惠及所有乘客——換句話說,不止農民工需要列車上的平價餐飲。
火車上的餐飲服務不僅價格昂貴且品質較差,已經是長期以來社會詬病的痼疾。一個盒飯,火車之下的售價一般不會超過15元,但在火車之上普遍在20元以上;一瓶兩塊錢不到的礦泉水,上了車起碼翻倍。反正是獨家銷售、愛買不買。難怪有人說,奢侈而傲慢的列車餐飲,最能體現鐵老大的壟斷“本性”。
好在鐵道部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去年10月份,鐵道部發通知要求各局力爭在有條件的地區實現屬地化配餐,保證旅客列車有2元以下礦泉水、15元以下盒飯等供應,且不得斷供。作為乘客,我們舉手贊揚鐵道部自上而下推進的“保衛15元盒飯”和為農民工提供平價餐飲的管理姿態;但同時,也要用雙腳來投票:平價餐飲是乘客本該享有的自由和權益,而不是鐵道部門對于誰的恩賜。如果說春運一票難求受制于運力不足,鐵路管理落后也有這樣那樣的客觀因素,解決起來費時費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向乘客提供符合市場規律的合理的平價餐飲服務,應該能做到。
很容易做到的事兒一直做不到,說白了還是壟斷經營的暴利驅動。既然如此,似乎就不能指望鐵道部下幾個文件和通知就能禁絕,還是要納入制度規范,納入市場調控,火車餐飲的價格、服務標準都應當“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