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召開的全國環保工作會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公布了我國監測PM2.5的時間表:在2016年1月1日前,全國所有地區都將開展PM2.5監測;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以及各省會城市的監測,則在2012年就啟動。周生賢稱:“我經常說,開寶馬喝污水是對現代化的諷刺。”(12月28日《中國青年報》)
開寶馬喝污水是對現代化的諷刺,周生賢部長不止一次這樣表態。這樣的表達簡潔而生動,又具有豐富的隱喻,簡言之,人們的生活改善了,環境卻污染了。開寶馬,意味著生活水平極大改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開上寶馬,不少人連私家車都沒有。因此,比開寶馬喝污水更具諷刺性的是,開不上寶馬,卻不得不喝污水。
人們有開寶馬的權利,更有喝干凈水、呼吸新鮮空氣的權利,兩者其實并不矛盾,不能非此即彼。而且隨著生活水平明顯改善,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生態環境。比如,30多年前,人們想的是如何填飽肚子,那時候看到工廠冒煙就很興奮,現如今再也沒有人愿意嗅汽車尾氣了。多年前,監測PM10是一種進步,但現在人們強烈要求監測PM2.5。
因此,面對公眾不斷“苛刻”的權利訴求,職能部門應該呼應、順應。正如中國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認為,作為“清水藍天凈土”的提供者,政府的職責包括要制定符合老百姓訴求的環境公共物品的質量標準、發布環境質量的真實狀態、加大公共財政用于環境保護的投入規模、建立公眾環境權益維護和保障機制等。
值得欣慰的是,職能部門正在逐漸適應公眾的環保訴求,一個最好的例證是:環保部今年曾兩次就修改《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向社會征求意見,而第一次征求意見時,PM2.5指標還放在標準的附錄中。而到了11月16日第二次征求意見時,PM2.5已經進入標準的正文。更值得稱道的是,在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上,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強調,基本的環境質量是一種公共產品,是政府必須確保的公共服務。業界人士注意到,把基本環境質量稱為政府需確保的公共服務,這樣的提法尚屬首次。
要讓老百姓開上寶馬,離不了發展經濟;要讓老百姓喝上干凈水,離不了治理環境。讓老百姓開上寶馬喝干凈水,就需要在發展中具有前瞻性,別再奉行邊發展邊治理甚至先發展不治理的施政思維,同時還需加大對官員的考核和問責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