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少女叫來司機幫忙抬起暈倒的婦女)
近日在廣州海珠區(qū)寶業(yè)路,一名婦女暈倒在人行道,有路人報警但無人上前,這時候,一輛藍色保時捷跑車在路邊停下,一名穿著光鮮的十三四歲少女下來,向暈倒婦女詢問情況。見圍觀的路人沒人幫忙,她又叫上開車的男子,兩人一起將婦女抬到跑車上送往醫(yī)院,然后自己打車離開。富家女開保時捷救人,是“最美女孩”還是作秀,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12月26日《廣州日報》)
事件本身不復雜,一名坐豪車的少女看見一名倒地的婦女,不加思索,及時伸出援手——就這么簡單,復雜的是隨后而來的輿論:喧囂中,有網(wǎng)友作老成狀,說這少女思想單純,所以去救人了;更有網(wǎng)友語不驚人死不休,稱少女家里有錢,不怕被敲詐,所以......
這就是當下的網(wǎng)絡民意,看到有人毫不猶豫做好事,就下意識地揣測“新聞背后的新聞”,硬要把一件本來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平添一番口水。這讓人困惑,為什么“保時捷少女”救人卻被如此“消費”?難道她做錯了什么?
假設一下,假如少女坐在豪車上對倒地婦女視若無睹,揚長而去,當時在場圍觀的路人甲路人乙一定要義憤填膺,如果恰好有媒體記者趕來,他們肯定要大加討伐其“為富不仁”,以顯示自己多么具有正義感。
這是頗為流行的輿論模式,只要你與官員、富人等等沾邊,不管做不做好事,你都難逃被“網(wǎng)友質(zhì)疑”的命運。而要怎樣做,才能讓大家滿意呢?也許網(wǎng)友自己也說不出來,但他們就是覺得質(zhì)疑是他們理所當然的權利。就像這名少女,當時這么多路人只圍觀不行動,她行動了,最后掌握話語權的卻是圍觀者。這里面難道沒有問題么?
不得不說,以網(wǎng)友為代表的那一部分公眾的心態(tài)出了問題,失去了一碼歸一碼的認知能力,習慣于挑剔,甚至胡纏蠻攪,將本來屬于高度理性思維活動的質(zhì)疑推向另一個極端——誰都不相信,懷疑一切,覺得所有人所有行為背后都藏著不為外人道的目的。
窮人未必就擁有道德高地,富人也未必就沒有愛心,這本來是無須贅言的生活常識。可在“質(zhì)疑過敏癥”的驅使下,常識被消解了,簡單的人與事變得云山霧里一般,沒了真相,只有揣測。
這名做好事不留姓名的少女消失在公眾視線,面對其善舉,那么多網(wǎng)友為什么就不能簡簡單單地說一聲:這女孩子,真的好棒,進而捫心自問:小女孩都能這般行事,為什么我們這些成年人反倒顧慮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