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7日,福建省永定縣洪坑村迎來喜事:當地客家特有建筑永定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洪坑村也因此作為民俗文化村發展旅游。然而,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旅游部門規定,村內必須拆除與古老土樓風格嚴重不相符的建筑,并且不再批準新建的建筑。現在,雖然前來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可是村民們只能困窘于蝸居的狀態,滿腹牢騷。
遙想當年,土樓申遺成功喜訊傳來,官喜民樂,一縣沸騰。最高興的還是土樓的主人,洪坑村的村民雖然沒有幾人能弄明白“世遺”乃何方神圣,但有一點人人皆知,那就是土樓要火了,日子要好過了。
一晃三年過去了,土樓真的火了,四方游客紛涌而至,人們陶醉于土樓的美,驚嘆土樓的奇,卻很少有人能體會到住在土樓里人的擠。
自從土樓申遺成功,洪坑村不但不批準村民蓋新房,并且為保持土樓風格的一致性,連以前一些與古老土樓風格嚴重不相符的建筑也拆除了,導致土樓居民不得不和現代都市人一樣過著蝸居生活。也難怪村民發出這樣的牢騷:“旅游發展越來越好,我們的日子卻越來越苦。”
聽著讓人心酸。放眼望去,各地現在都在忙著申遺、忙著爭名人、搶故里,大張旗鼓,大興土木。這種對歷史文化的重視值得稱道,發展旅游的熱情也不應被無情打擊,但如果決策者習慣被GDP牽著鼻子走,被政績沖昏了頭腦,很容易冷落了民生。
筆者閑暇好遠游,有一個發現,那就是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里有記載的“名人”,現在都有了故里,有了嶄新的“故居”。再看富麗堂皇的名人故居旁邊那些今人住的小屋,那些臉上絲毫看不出做了名人鄰居而自豪的村民、棚民,遂生出“前羨慕古人,后同情今人,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傷感。
據媒體報道,現在洪坑村正在為創建全國5A級風景區進行全村總動員,而村民已沒有了當年土樓申遺成功的喜悅。孩子大了,要娶妻生子,沒處建房,蝸居生活傷不起啊。
一個社會,什么最大?民生!民生傷不起,民生等不起,發展旅游也好,振興經濟也好,都必須以保障民生為中心,脫離了這個中心,一切變得毫無意義。旅游再熱,村民蝸居,這叫什么發展,熱捧古人,冷落今人,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