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藥價虛高,很多人都有切膚之痛。盡管國家有關部門一次次地調控藥價,但是老百姓看病的藥費始終沒有明顯下降。那么藥價到底有多貴,又貴在哪里?大多數人卻又說不清楚。
據《揚子晚報》報道,近日,曾擔任醫藥公司高管的一名“知情者”創辦了一家名為“降藥價”的網站,該網站明確標出了14000余種藥物的出廠價和零售價,其中進價多低于10元,而零售價通常都是數十元甚至上百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該網站走紅后,網站創辦者遭到不少讓他“收手”的恐嚇。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患者多花了那么多錢,讓人心痛,更讓人憤慨。去醫院看個感冒花千兒八百,平時我們只是感覺實在太貴,如今有了這樣的藥品底價查詢網站,就知道到底有多貴了。毋庸置疑,“降藥價”網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公眾對藥價成本的知情權,即便不能改變掏冤枉錢的現實,起碼不再稀里糊涂了。按照該網站創始人的說法,“隨著網站被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知道,醫生們開藥費單的時候也會掂量掂量,至少不會像現在這么囂張,最終通過民間監督將醫藥費降下來。”
那么,通過創辦“降藥價”網站,普及一下藥品價格的常識,果真能夠“倒逼”藥價下降、看病不再貴嗎?
眾所周知,我國目前錯綜復雜的醫藥管理格局,發改委負責藥價的調控,衛生部門分管醫院,藥監部門分管藥品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政出多門,缺乏統一的協調機制。中國青年報記者調查稱,深圳有關部門曾多次提出在廣東省統一采購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藥價的方案,但均未獲得省有關部門的通過。實行藥品招投標政策是為了遏制藥價虛高,但是,在中標價的制定、藥品的批發和銷售等多個環節,形成了隱秘的利益共同體,導致醫藥費用始終居高不下。我們常常聽到又有藥品降價了,但是大多“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降藥價”網站公布藥品的出廠價,從某個角度講也配合了國家降低藥價的有關政策。本月初,發改委發布了藥品差比價規則,進一步規范藥品的價格,之前,發改委還發布了《藥品出廠價格調查辦法(試行)》。質疑是公民的權利,釋疑是政府的義務,“降藥價”網站的出現,是民間自發的行為,需要得到相關部門的呵護和呼應。既然有關部門也在努力調控藥價,就不妨像“降藥價”網站那樣,也給民眾發一張關于藥價的明白紙。
堅冰總有打破的那一天。我們期待著,更多的業內人士站出來自曝家丑,更多的類似“降藥價”的網站涌現出來,有理有據地揭掉天價藥品的“畫皮”,讓那些對藥價層層加碼的“黑手”收手,讓患者吃藥少花錢、看病不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