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農村金融合作機構在廣州開招聘會,雖然日期與國家公務員考試相撞,但大學畢業生踴躍參加,勢頭幾乎不輸于所謂的“國考”。若問建國以來長期遭受歧視的“農村”二字,為何居然也能火熱,答案倒也簡單:大城市生活實在太不容易了!
以“北上廣”為代表的這些所謂一線城市,壓力大房價高,除非你是超重量級的“×二代”,或是不得不發光的十足純金,否則就你一個人,裹挾在洶涌的人潮中,展望前景只有彷徨無奈,蝸居里哪有多少陽光?所以前一陣據說大批大批的青年才俊,紛紛逃離“北上廣”,到二線城市。這次農信的招聘會上,多少大學生也吐露心聲,這次下鄉,不是為了農村那片廣闊的天地,而是逃離競爭激烈,吃力不討好的大城市,回到家鄉去謀一份好差事。
乍一聽似乎真有些道理,細一想還真未必。大城市的奢侈繁華固然與我無關,小地方的殷實恬淡難道又與我密切?最近就有新聞說,前一陣無奈逃離都市的青年回鄉一看,那些中小城市的形勢也很不對頭。雖然生活成本相對較低,但是稍微有點意思的職位,多需要“拼爹”!即便爹不夠拼,那準備禮品求人“笑納”,然后忐忑不安地等待回音,卻也幾乎成了求職的“正常程序”。所以,有些寒門子弟,經過這一輪返鄉,抹不下面皮咽不下氣的,又紛紛無奈逃回“北上廣”。畢竟碼頭大財富多,人家漏也能漏一點圈內人士不屑的機會,供急于謀生的人去公平競爭吧———更不要說,“北上廣”辦事還是要規范很多,就是困頓得不行,天橋和露天公園等棲身之所也要多些。
說實話,看到這類新聞和眾人的跟帖,真讓人感到非常揪心。因為在青年們無奈徘徊的背后,說明社會發展的確失衡,資源都集中在大城市,中小城市甚或農村的資源,又無一例外集中在某些人的手中。本來民間機構和企業應該成為消化勞動力的主力軍,但他們自身的生存卻也很不容易,哪里還能談得上發展?
記得二十多年前,曾有一陣興起官員下海的潮流,惹得輿情很是興奮,說終于破除官本位了。但幾十年過去,再看現在的“國考”架勢,不啻是一句夢話。其中道理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知道哪里才是最好的去處。但是對于大學生來說,留“北上廣”好,還是回鄉好,還真難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