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日報報道,中國每年消耗抗生素18萬噸,人均年消耗138克左右,是美國的約10倍,這使得中國成為全球抗生素濫用最嚴重的國家。
濫用抗生素會促成強耐藥菌株的出現,導致細菌耐藥性快速增長、藥源性疾病日漸增多,直至出現可對抗現有各種抗生素的“超級細菌”,造成“有藥不能醫”的后果。為了扭轉這一被動局面,人們又不得不加緊研制功能更強大的抗生素,新藥的誕生伴隨著新的濫用,又勢必催生出更可怕的“超級細菌”……如此惡性循環不僅提高了社會衛生保健的成本,更給人類健康帶來嚴重隱憂,其危害性不言而喻。有人說,抗生素的濫用,將“毀掉中國一代人”,這絕非危言聳聽。
抗生素是常用藥,濫用會導致怎樣的后果,稍懂醫學常識的人都心知肚明。而仔細觀察便可得知,濫用的青霉素,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輸液和住院治療、外科手術中消耗掉的。中國人均年輸液8瓶,是國際標準(2.5-3.3瓶)的2-3倍;中國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達到70%,是歐美國家的兩倍。其中外科患者幾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達97%。外科清潔切口手術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達到95%,但其實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還不到20%。
對于濫用抗生素的危害,醫院、醫生本應是最清楚的,何以最嚴重的濫用情形,恰發生在這里?
首先,抗生素的副作用是隱形的、慢性的、長期的,而倘若不使用抗生素,造成感染、并發癥等后果,問題確是顯性的、即時的,對于醫生和醫院而言,在現行考核標準下,讓病人生龍活虎出院,顯然符合其最大利益,至于后遺癥或社會效應,顯然是追究不到具體醫院、醫生頭上的。
其次,在目前“醫藥不分家”的體制下,醫院用藥越多,經濟效益也就越好。目前中國有藥廠6000多家,各種抗菌藥物品種多達1000多種、數萬個產品,每年新審批藥物中抗生素占六成之多,醫院成為各藥廠及其醫藥代表重點“攻關”的目標。在輸液、手術等強制、半強制環節使用抗生素,是患者最難回絕的“強制性消費”,個中利害關系,一望可知。
第三,國家有關部門對藥品價格管制較嚴格,抗生素是常用藥,也是價格管制的重點,出于利潤考量,藥廠自然希望更新換代越頻繁越好,如此則可不斷推出“新藥”,和價格管制打一個時間差,而與醫院聯動,加大抗生素投放量,自成為“終南捷徑”。
要杜絕濫用抗生素現象,當務之急,便是砍斷這條背后的利益鏈。
“醫藥分家”喊了很多年,醫藥不分的弊端也已暴露得很清楚,但改革步伐卻十分緩慢。“抗生素利益鏈”的要害,便在于醫院用藥越多,得利也越多,與藥廠形成“共榮共損”的利害關系,惟有堅決將這一利益鏈截斷,讓醫院、醫生不再摻和進“買藥賣藥”的經營業務之中,才能從根本上切斷抗生素的濫用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