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壞消息:小悅悅傷情太嚴重,已經發生了腦死亡,仍然未脫離危險期。不過,兩名肇事司機都已被警方抓獲。(《北京晨報》10月17日)
日前,廣東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在巷子里被兩輛車幾次碾壓,肇事司機逃逸,七分鐘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幾個路人,居然均未施以援手。最后,幸虧一位撿垃圾的阿姨救起女童。這再次刺痛人們的心,引起民眾和輿論對“道德淪喪”現象的批評和討論。人們紛紛提出,必須加強道德建設,每個人都應該為道德淪喪蒙羞、為拯救道德而盡力。
然而,道德能夠拯救道德嗎?換言之,當這些一再發生的悲劇中,道德自身已經傷痕累累,罵名累累,仿佛跌進危險深池中的落水者,那么,它還能自己救自己嗎?
加強道德建設云云,本質上就是要從道德自己身上去尋找答案,讓道德“自救”。誠然,道德不能自甘淪喪,必須自我振作,宣傳各種“優秀典型”、“道德模范”,強調官員選拔“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提倡“誠信文化”、要求企業誠信經營,等等,都是加強道德建設的努力。這些努力,卻未能避免近年來道德底線在一系列事件中頻頻失守,而這亦引發了國人強烈的道德焦慮。
其實,道德難以拯救道德。這不僅是因為,社會公德體系本身頻遭沖擊,時常顯得過于孱弱乏力,無法自救,更因為,在近年來一系列引發人們道德焦慮的事件中,人們其實陷入了一個認識誤區,那就是給予了道德太重的負荷,把許多本不應該由道德承擔的責任也歸咎為道德淪喪,導致道德更加不堪重負、雪上加霜。
其實,諸如南京“彭宇案”、小悅悅被碾壓案等事件中,更值得質疑的并非只有道德。事實上,這中間,還有對司法公正的失望,“彭宇案”中人們固然激憤于好心人可能被冤屈,更激憤于法官的判決荒唐;有對醫療費用高昂的恐懼,事故中獲得救助的人反而賴上好心人,往往是向對方勒索巨額的醫療費用等,這本身正暴露了看病難看病貴、醫療體質改革的沉疴難除;有對社會政策缺失的擔憂,比如,類似事件中許多起都為交通肇事,暴露了當前城市公共建設沒有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對行人安全的保障不力;有對公權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能力的不信任,人們怕惹禍上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能明哲保身、以求自保等等。
在這些方面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情況下,在輿論風暴中,道德代替它們承受了所有的指責、所有的壓力,成為負重前行的駱駝。因此,人們越是擔憂道德淪喪,越是指責道德乏力,道德就越會力不從心,就越岌岌可危。光靠道德自己是拯救不了道德的,正如在小悅悅不幸遭遇碾壓的事件中,僅有道德焦慮無濟于事。畢竟,人們不能指望全社會靠道德自律,就能解決道路交通忽視行人權益的問題,也不能指望僅靠道德規范,就能使肇事司機自覺擔責、旁觀路人可以打消各種自身權益顧慮而立即施加援手、醫院可以不收醫療費而對小悅悅全力救助,等等。在這一事件中,拾荒阿姨的高尚品德熠熠閃光,這種閃光的品德無疑是值得推崇的、必不可少的,但除此之外,司法更加公正高效,醫療等社會保障更加健全有力,道路等公共建設中的以人為本理念更加落實,公權力自身更加守信,等等,可謂更為重要。
唯有在這些方面加快改革,才能推動社會健康秩序和良善風俗的形成,才能為道德“減負”,使溺水中的道德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