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上讓座本是一種美德,但遇到“要求”讓座時,美德也變得尷尬。近日,福州一位老人要求小孩給自己讓座,引發(fā)同車人不滿而爭吵的事件,在網(wǎng)上引起了熱烈討論。(10月15日中國新聞網(wǎng))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古訓(xùn),更是美德,但是就這句話本身而言,似乎有所遺漏和缺失。很顯然,不管是“老吾老”,還是“幼吾幼”,其所指的對象,都是居于“老”和“幼”之間的人,也就是社會青壯年群體。那么,一個問題就出來了,當(dāng)老遇到幼,或者是幼遇到老,又該怎么辦?
發(fā)生在福州市公交車上的這一幕,所體現(xiàn)出的,正是一個老遇到幼的問題。這位老年人上車以后,大聲要求坐在“老弱病殘孕”專席的一個孩子給自己讓座,結(jié)果招致邊上其他乘客的不滿,主動站出來為這個孩子打抱不平。而事情被發(fā)布到網(wǎng)絡(luò)上以后,更是激起了大家熱烈的討論,一時間公說婆說,莫衷一是。
其實以筆者的看法,這其中涉及到一個社會成員的“角色扮演”問題。人活在社會上,就必然要承擔(dān)一定的社會角色,而且這些社會角色既是多重的,同時也是不斷轉(zhuǎn)化的。比如你在家里,就可能既是父親,也是兒子;在單位,既是領(lǐng)導(dǎo),也可能是下屬。既然角色不同,那么我們就必須讓自己的行為舉止能夠符合自己所扮演的這些角色的身份特征,作為兒子,你要對父母孝,作為父親,你又要對子女慈。
具體到這一公交“要座”風(fēng)波中,這位公然向孩子要座的老人,顯然就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他只記得自己是需要照顧的老年人,屬于“老弱病殘孕”中的“老”,但沒有想到被要座的孩子,其實也是需要被人照顧的,屬于“老弱病殘孕”中的“弱”。如果他把座位讓給你,因為個子太小,力量不夠,乘坐公交車的時候,就讓自己置于不可測的風(fēng)險當(dāng)中。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位要座的老人,實際上是一種道德越位。因為他只想到了尊老,卻忽略了愛幼,所以才引起周圍乘客的不滿,招致批評。而在這趟公交車上,同樣沒有扮演好自己角色的,豈止是這位老年人呢?面對老人向孩子要座,其他那些有座的年輕人為何不能站起來,把自己的座位讓給老人,讓老人和孩子都免于這種“搶座位”的尷尬? (苑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