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的生產廠家賣出了一張月餅券,卻未必準備了一份月餅,只是等待著許多人因為收到太多的月餅券,將或多或少的月餅券低價賣出來,經層層中間環節,再回到自己手中。(9月13日《廣州日報》)
月餅企業閑極無聊,在“過家家”,圖個好玩么?當然不是。廠家將月餅券賣出高折扣,而以低折扣回收,中間差價大,有得賺。回收折扣會低到什么程度呢?一般來說,大約就是在月餅本身的生產、流通成本上下浮動。
許多的人,并不需要,或至少不需要過多的月餅券,手里卻偏偏有,實際是被配給了,是不得不有。用新聞中的說法,月餅劵的主要消費對象是企事業單位。
月餅券對于被配給月餅券的人,或者意味著意外獲得、過度福利,或者,對于相當部分普通員工,只意味著現金報酬變成了所謂的物資福利。在計劃經濟年代,什么都缺,物資福利有現實意義,而到了市場經濟年代,物資極大豐富,還堅持發放物資福利,其中便肯定存著貓膩。
古人早就這樣做了。這種行為,彼時稱“雅賄”。典型的“雅賄”,是胡雪巖來到京城,要拉關系、“走后門”,便讓人傳話說,戶部尚書寶鋆家里掛著的一幅唐伯虎的畫,他特別喜歡。寶鋆心領神會,把這幅畫送到定點的店里賣。然后,胡雪巖來,店家先說“天王蓋地虎”,胡雪巖答“寶塔鎮河妖”,就是對上暗號了,接著出3萬兩銀子買畫。再然后,又以文人間相互贈送小禮品為由,在拜訪時將畫送還寶鋆。那3萬兩銀子,在扣除中間人的信息費、店家的傭金后,自然也大部分歸了寶鋆。再再然后,寶鋆就幫胡雪巖說話,幫他爭取來朝廷同意借300萬兩銀子外債的批文。月餅券這事兒,不妨對號入座。本來古今同,沒有技術含量的,卻不可能不被民眾雪亮的眼睛看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