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一個記者拉近鏡頭,拍下這張照片(本報27日2版刊發),這個微胖的排水工是不會有人注意的。
8月26日上午,北京十里河橋下,這個穿著印有“北京排水”橘色工作服的年輕人像雕塑般佇立在雨中,積水沒過膝蓋,他卻一動不動,目視前方。畫面上,我們看不出他的身高,以及他到底在干什么。
圖片說明揭示了“水下的世界”:他的身旁,是一口排水井。他在雨中佇立3個多小時,就是守護這口井,“井”示路人。
他,就像一片汪洋中的路標、警示牌。雨中匆忙的行人來不及多看他一眼。沒人知道他久泡在雨水里的腿的感覺,他冷不冷?甚至,新聞里,我們也找不到他的名字。
事實上,我們也說不清,這一天北京到底有多少這樣的“人體指示牌”。新聞只是說,這一天,排水集團共緊急出動人員1570人。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6月23日的那場大雨,京城一個被雨水沖走了井蓋的窨井,吞噬了兩條生命。當時,相關部門飽受社會質疑和批評。《中國青年報》曾在6月29日發表《大雨吞噬的生命至少該留下姓名》,文中批評,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這兩個青年,用生命為這個城市的良心買了昂貴的單。可兩個青年死亡6天后,沒有相關部門和人出來公開道歉,甚至沒有人表示“遺憾”。作者建議,反思應從記住死者的名字開始,如果可能,應該在那個吃人的井蓋處,刻上他們的名字,警示這座城市。
欣慰的是,8月26日的大雨中,北京積水多發區的每一個井蓋都有人檢查、守衛。生命面前,這座城市顯示出可貴的自省、糾錯機能。這些守護行人生命的橘黃色的排水工,構成了這座城市一道美麗的風景。事實上,守護排水井只是這座城市在大雨中的一個細節。
這一天,北京交管局全體交警及協管員提前到崗,冒雨上路維護交通;很多交警隨身帶著鐵鉤,清理排水溝鐵箅子上的樹葉。公交公司加車100輛,最大限度保證市民出行。地鐵公司還向未攜帶雨具的出站乘客發放一次性雨衣8700件。大雨中,很多部門干了從沒干過的事兒。
當這座城市的絕大部分人還在沉睡時,許多一線工作人員已經為這個大雨的清晨做好了“打一場戰爭”的準備。
這個夏天的一場場大雨讓這個城市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美好。
就像上次我們呼吁這座城市應該記住被大雨吞噬生命的青年的名字一樣,這一次,我們也應該記住,這個泡在雨水中,感動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排水工的名字。
截至發稿前,我們還是沒能聯系上這張圖片上的排水工。當時在現場的領隊說,十里河橋下守護排水井安全的8個員工,都是臨時抽調過來的,彼此并不認識。4個小時后,積水退去,大家沒顧上吃午飯,就又匆忙趕赴別的地方排水。沒有人特別留意“這個井蓋旁的青年”長什么樣,穿的什么鞋。
也許,我們該呼吁越來越多的人尋找他,甚至溫暖地“人肉”他。因為尋找他,本身就是社會的一種姿態,一種取向,一種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