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半相親268次的“大連相親哥”徐昌盛,近日參加了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錄制,一次與24位女性相親。無獨有偶,在河南洛陽,也有一位“最適婚公務員哥”徐陽,三年相親689次,卻依然一無所獲。(8月11日《揚子晚報》)
有句俗話叫做“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然而,也有一句俗話叫做“強扭的瓜不甜”,于是,在打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縛之后,越來越多的單身人士選擇了“相親”。相親作為一項社會活動,不乏成功者的“牽手”,然而,也不乏失敗者的“滑鐵盧”,“大連相親哥”也好,“最適婚公務員哥”也罷,都是相親失敗的典型。
關于擇偶婚戀,社會學里面有一個“擇偶梯度效應”——男性擇偶往下找,女性擇偶往上找。女性在職場上每上一個臺階,她在婚姻上的選擇余地就越小;而男性在職場上每上一個臺階,他在婚姻上的選擇余地就越大。所以,現代城市婚姻性別的兩極分化明顯:高層次的女性和低層次的男性都面臨著婚姻困境。
然而,“擇偶梯度效應”在這兩位“相親哥”身上卻失靈了。他們都擁有高等教育背景,一個在高薪的外資企業工作,一個是捧著“金飯碗”的公務員,一個陽光而莊重,一個高大又帥氣。按理說,他們都應該是人見人愛的“香餑餑”,卻成為了事實上的相親“棄兒”,這是為什么呢?
快餐文化的侵蝕不容忽視。現代社會所有的行動都有一個特征就是理性化和工具化,都具有行為策略性;人們都強調效率,講究精確。快餐文化是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的產物,也是追逐名利的產物。以“麥當勞”為代表的快餐便迎合了人們的這種需要,雨后春筍般地出現在中國的許多城市。然而,快餐雖然方便卻缺乏營養,快餐文化有速度卻缺乏內涵——看名著只看精簡版,想學東西只想報速成班, “神醫”、 “狀元內褲”、“求職寶典”一個接一個,層出不窮。
“相親哥”也陷入了快餐文化的“陷阱”之中。徐陽曾在一天內在同一個咖啡店的同一個位置,約見了8名女孩;最快的一次,直接一句“你好!我還有點事”就轉身離去。而徐昌盛最長的一次戀愛,也才3個月。
許多人都把“屢戰屢敗”歸咎于“相親哥”自身,也有專家認為他們相親成癮。可是,快餐文化,卻在無形中被人們忽略了。如果說快餐文化是“罪魁禍首”的話,個體原因只不過是“幫兇”,它們共同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相親哥”和“相親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