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唐春成
記者7月31日從南京市城管局市政綜合管理處獲悉,南京今年起利用3年時間,對全市路牌逐步規范統一。目前已經更換326塊,投資98萬元人民幣,平均一塊路牌花費3000元左右。據官方統計,南京市共有道路7265條,共需規范設置路牌30792塊。如果按照已經公布的第一批路牌的造價,全部更換將接近一億人民幣。(相關報道見今日本報6版)
南京市此次更換3萬多塊路牌,引發當地市民熱議,是情理之中的事。說白了,這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30792塊路牌,接近一億人民幣的真金白銀——如果順利更換,城市的“面子”有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市民的出行。但是,原本應該和市民“商量著來”的事情,為什么被如此“輕率”地被決定了呢?
用到“輕率”這個詞,或者南京市城管局等職能部門會很不高興。他們會拿出更換路牌從設想到程序進展,再到決議出籠的系列時間表來,證明他們確實在這件事上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從報道中可知:“今年年初,南京市城管局開始著手制定南京路牌設置導則,用于指導和規范建設、改造、維護單位路牌的制作和設置……統一后,南北方向的路牌為綠底白字,東西方向的路牌為藍底白字,上為中文,下為拼音,指示方向。”南京市城管局如此費心費力,緣何會吃力不討好呢?
問題在于,當地城管局等職能部門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比如,第一,此次全面更換路牌有無必要,應該有征求市民意見的程序。第二,即便是更換,用不用全部“規范設置路牌30792塊”,也有必要和市民“議一議”。第三,更換這些路牌,正像采訪中市民說的那樣,應該“舉行聽證會,采取公開透明招標方式進行,以降低成本”……總之一句話,更換路牌這件事其實原本應該很“麻煩”。
檢視現實不難發現,和南京市城管局一樣,不少職能部門在類似更換路牌這些“小事”上,往往并沒有和市民“商量著來”的習慣。在他們看來,在民生問題上,只要程序合法,征求意見的程序可以有,但民眾的意見和建議只能作為可以忽略不計的參考。因為,讓公眾參與,一方面會耗費太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推遲“上馬”的進度;另一方面,一旦民意介入,自己的設想往往會被打折。所以,與其麻煩,不如繞過。(文/李記 圖/唐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