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位名叫胡麗天的老婦,在隨機抽簽的情況下,竟然19次都“中獎”,成為聽證代表,七年里一共參加過19次各類聽證會。除她之外,另有三名“價格聽證專業戶”,“出鏡”頻率也很高,成為成都聽證會的“最牛群眾演員”。
胡女士在聽證中先后支持過漲水價、漲的士價、漲停車費等等,據說她的名言是:“人活著就是占用、消耗資源,所以政府收任何費都有理。”其“覺悟”之高,不說驚天地、泣鬼神,至少也可以開聾聵、起頑愚的了。去年有媒體同時采訪過這四人,面對質疑聲,其中一人說:“我們從來沒有在一起討論過自己的觀點……我們愛成都,是主人翁精神鼓勵我們繼續前行。”
以最大的善意揣測,這話確實給出了另一種可能的答案。假如“隨機”的“機”沒問題,比如報名參加聽證會的人數每次都很少或只多出幾個人,19次都“中獎”也是可能的,那么,這些“愛成都主義”精神特別強烈的熱心市民頻頻亮相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問題在于,為何這些全體市民的“代表”,他們每次的“民意”都會與要求漲價的利益相關方高度一致呢?
所謂“最牛群眾演員”,可不是簡簡單單地扮演某“一個群眾”的演員,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全體群眾”的演員。如今公民個體的權利意識早已覺醒,某些壟斷利益集團與尋常百姓的利益又明顯不平衡、有沖突,作為價格制定者的地方政府,開個聽證會,就是為了聽取雙方不同的意見,謀求一個相對均衡的解決方案。既然如此,作為 “利益相關方”代表的市民,又怎么可以是認為“收任何費都有理”的人呢?
在聽證會上,一方“代表”的角色自覺移位, “博弈”也就不存在了,這真是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是不是也有這樣一種可能,這位熱心當代表的胡女士,并沒收到什么額外的好處,她是一個從骨子里就覺得與“上級”保持一致是自己“使命”的人。若讓她在“公家”與“公眾”這兩個“公”中二選一的話,她會不假思索站在“公家”立場上的。那么,她至少是僭越了公眾代表這一身份,而地方政府讓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當聽證代表,不說屁股沒坐正,也至少犯了不可饒恕的失察之過。
有了胡女士上演“無間道”,每次臨場都“反戈一擊”,“逢聽必漲”也就沒什么可奇怪的了。比屢見不鮮的“內部人士”冒充民眾當代表更可惡的是,哪怕聽證會的表演演砸了,真正的專業演員都可脫身離去,只留下“群眾演員”讓你斥罵幾聲。相對而言,上個月東莞市的一個聽證會,未收到任何市民的報名,至少說明該市沒有備用“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