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后城市內澇不只是技術問題
時間:2011-06-23 10:30 來源:中國青年報
連日來,南方多地遭遇強降雨天氣,導致數百萬人受災,很多城市發(fā)生嚴重內澇,以往鮮亮的城市瞬間變成“水城”、“澤國”。網友調侃,18日武漢大雨,在武大操場游泳,坐公交沖鋒舟;在杭州最浪漫的事,就是帶著你心愛的人去西湖邊看海!南昌繁華街道可行舟、可垂釣,“中國水都”終于實至名歸;上海地鐵成了“水簾洞”……(《新京報》6月22日)
暴雨突降,城市內澇,很多城市的相關管理部門都指出,城市排水系統(tǒng)標準過低、設計滯后等等,是阻滯迅速排澇的主因。比如,武漢市水務局官員就認為,武漢是老城,現有地下排水系統(tǒng)已不能適應今天城市的發(fā)展。不過,這樣的說辭顯然有些似是而非,甚至有卸責之嫌。因為幾乎每一次大雨導致城市內澇,都會出現這樣的說法,好多年過去了,何以這些城市的排水系統(tǒng)沒有一點改觀?最應該檢討的,恐怕還是時下的城市建設發(fā)展思路,甚至就是城市建設者的良心。
“老城”不是城市內澇的充足理由。青島也是老城,而且是“現代化”比較早的城市,然而,百年前德國侵略者留下來的一套排水系統(tǒng),百年后依然在發(fā)揮作用,其雨污分流的模式,即使到今天,還有很多中國城市未能做到(《南都周刊》6月2日)。可見,“老城”云云,并不是推脫責任的借口。那么,新城又能怎樣呢?2003年南昌遭遇史上罕見內澇,其后,當地投入了20多億元改造城市排水系統(tǒng),當地媒體曾自信地宣稱,再也不會出現“水上漂”的尷尬場景。夠新了吧?可一樣在前些天的大雨下不堪一擊,街道淪為行船垂釣的所在。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