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該不該綁上過多福利
時間:2011-06-23 10:2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對于基層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職稱是個香餑餑,有了它,不說身份、聲譽等精神領域的收獲,從物質上說工資待遇就可以提高一大截。但在基層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qū)來說,能夠評上高級職稱很難,許多人數(shù)十年努力才能有所斬獲,這也絕對不是單純的政策性傾斜就可以平衡的。可能夠吃到高職稱這個香餑餑的人群里的成分卻有點怪。
我觀察了一下我所認識的一些高職稱的中學教師,他們基本上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離教學第一線較遠。或者早已離退休,只是作為學校師資力量強大的一個證明,占據(jù)著宣傳材料的一條信息或一個數(shù)字。或者是供職于教育局如教研室等科室,據(jù)說是因為他們近水樓臺先得月,評職稱容易才那么集中。或者是學校的領導層,有的脫離教學,未脫離教學的其課時也很少。而仍然堅持工作在教學第一線且承擔與職稱相稱的工作的,卻成了鳳毛鱗角,有限的人里面還包括一些年事已高、體弱多病的教師。附加在職稱上的功利已經淹沒了其學術色彩,令學術和專業(yè)技術工作蒙羞受辱。
學校要優(yōu)先照顧那些連中級職稱都沒有評上的青年教師,有個可以給評職加分的活動,諸如教學比賽什么的都要搞平衡,讓那些青年教師去參加。同時,一些學校更照顧那些想評高級職稱的學校領導,這個榮譽那個優(yōu)秀的都要先在領導層里過篩子,能夠落到普通老師頭上的機會很稀缺。在一線工作的普通教師就成了夾心層,評職稱的加分項得來不易,參評來參評去,卻不知人已將老。于是沒有評上高職稱的教師許多人都有著評上高職就可以歇歇的心態(tài),不想歇的要么身體不允許,要么也差不多快到退休年齡了。
職稱可以作為學術貢獻和聲譽的體現(xiàn),但現(xiàn)在卻早已異化為現(xiàn)實的物質待遇而被一些有權勢有關系的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啥時候職稱只作為一項完全屬于專業(yè)技術榮譽稱號,而與工資、待遇等功利性的東西脫鉤呢?那樣,或許就會少一些覬覦和爭搶,恢復職稱評定制度的本來意義。無論多高的職稱,在工資待遇上也應按崗位職責、工作量等實際工作貢獻來核算,應當削減其在工資項目中所占的比重。在事業(yè)單位普遍推行績效工資制度的今天,工資待遇方面的差距自然可以用崗位職責、工作量、績效考核等東西說話,又何必把職稱等級也綁架在上面呢?(吳語)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