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選擇其實并不難
時間:2011-06-22 10:23 來源:人民日報
這是一個小常識:當電流太大時,保險絲就被熔斷,保護了電器;保險絲太粗,放行了大強度電流,電器就會被燒壞。
乳品安全國家標準作為強制標準,就如同乳業的保險絲,一旦乳品達不到國標,就切斷其進入市場的可能。如果“乳業保險絲”太粗,放行劣質奶,就傷害了整個乳業的信譽。這幾天,乳品行業內部就“乳品保險絲”是不是太粗了,以及這“保險絲”是不是該換掉了,討論得熱火朝天。
每百克生乳中蛋白質含量2.8克、每毫升生乳的菌落總數200萬個,這樣的標準到底低不低?這本該是專業人士考慮的問題,現在連普通人也熱切參與到這場爭論當中來。這種現象并不正常。但在食品安全信任危機的背景下,一切顯得順理成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按箢^娃娃”、“三聚氰胺”、“皮革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危機,國人傷不起!但是讓人費解的是,在乳品問題屢屢暴露之后,乳品安全國家標準中一些備受關注的指標,不升反降了。
對國內乳業的信任缺失,使得不少消費者“用腳投票”,情愿花高價,也要買洋奶粉。假如任憑不信任情緒蔓延,國內乳業生產者最終將失去市場,消費者也將付出高代價。這顯然不是政策制訂者的本意。
這幾年,乳業像個不爭氣的孩子,屢屢被人家告上門。身為決策監管者的家長,是該好好教育孩子,促其長進呢,還是護短、替孩子開脫?但凡理智、為孩子長遠將來考慮的家長,都不難作出選擇。
我國乳業當前的生產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確實存在差距,這是不容回避的客觀事實。是屈服于現實,還是改變現實?是將就生產者、降低標準,還是應消費者需求、以高標準倒逼各個環節的生產者共同提高乳品質量?這也不難選擇。因為,你不站在消費者一邊,消費者自然就棄你而去。
改變的代價是難免的,在這個過程中,盡可能地采取措施減少損失,特別是中小奶農的損失。大家希望整頓國內乳業,重塑消費者信心,但絕不希望整垮民族乳業。(王荏雯)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