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中石化新聞發言人黃文生就浙江溫州“摻水油”和湖南岳陽“問題油”事件回應稱,“摻水油”的原因已經查明,系加油站設備故障導致殘留積水;而對于“問題油”,黃文生反復用“奇怪”、“意外”等字眼表示中石化確實不明其因,這批汽油的檢驗結果符合國家標準,疑為標準之外某項金屬添加劑所致。(《新京報》6月1日)
“摻水油”事件應該是一個意外,我不相信堂堂中石化會故意往汽油里摻水。這就如同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緣于一些不良商家故意制售假冒偽劣,昧著良心賺錢。去年3月發生在河南安陽、新鄉、焦作等地的“問題油”事件,就是由不良廠家生產的不合格汽油導致。除這兩種情況外,湖南岳陽的“問題油”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標本”——這批汽油符合國家檢測標準,卻不適合汽車的“腸胃”。很多食品安全事故也屬于這種情況,相關食品符合國家標準,但不適合人們的腸胃。比如,4月22日,陜西省榆林市251名學生飲用蒙牛集團統一配送的學生奶后,出現發燒、嘔吐、肚痛和腹瀉等食物中毒癥狀,但有關部門公布的檢測結果顯示,學生們飲用的學生奶未檢測出致病菌,符合飲用奶標準。
我國的很多食品安全標準長期低于國際標準,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汽車的“食品”——汽油、柴油也是如此。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無鉛汽油的國家標準中,硫含量不得大于0.08%,烯烴含量不得大于35%,而世界通行的無鉛汽油標準則是硫含量不得大于0.02%、烯烴含量不得大于20%。我國成品油的品質較差,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汽車吃“粗糧”。汽車吃“粗糧”不僅導致尾氣排放量增加,加重環境污染,而且對車輛造成了較大損傷。有報道稱,目前我國的汽車故障中有6%是燃油質量問題直接引起的,有50%是間接由燃油質量問題引起的。
有些“問題油”會導致汽車立即出現故障,猶如有些問題食品會馬上導致人體不適;而符合國家檢測標準但品質較差的汽柴油,并不會導致汽車馬上出現故障,但會日積月累地一點點傷害汽車。
岳陽的“問題油”疑為標準之外某項金屬添加劑所致,但這個添加劑是什么,至今沒有檢測出來,因為根本沒有相關檢測程序,甚至缺少檢測方法。與此相類似,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比如蘇丹紅、三聚氰胺等食品添加物,原先被排除在國家標準之外,沒有相關檢測程序,所謂食品“符合國家標準”,只是被列入檢測范圍的指標符合標準,沒有列入檢測范圍的有毒添加物,直到食品安全事故發生之后才可能慢慢找到。
近乎相同的機理之下,汽車“食品”安全事故與人類食品安全事故頻頻發生,無疑都表明我們的管理水平滯后、質量意識不高。所不同的是,食品的生產銷售實行充分的市場化,管理難度很大,而成品油的生產銷售處于半壟斷狀態,管理鏈條相對簡單,卻為何也總是管不好呢?(晏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