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治亂象
CCTV《經濟半小時》播出節目《廣東高速路收費再追蹤》,曝光廣州華南快速一期平均公里收費超過名義標準,行駛不到一半路程照按全程收費,300米主干線收費3元更是被廣東省政協委員稱為全球最貴;多處公路收費站收費期限達50年,遠超最長不得超過30年的國家規定,省政協委員多次反映仍無下文。
一些高速公路收費之貴且亂,已不是一件新鮮事,央視最新曝光的這個典型案例,基本上囊括了高速亂象的幾個方面:其一,收費期限超長,明顯違法卻得不到糾正,往往未及期限一半,收費總額已經數倍于投資;其二,收費標準偏高,哪怕實際流量已是設計的3倍,高速路已成慢速路,收費標準仍不降低;其三,收費金額遠超實際路程與名義標準乘積,名義標準是每公里0.6元,實際收費卻是300米收費3元。
交通部發言人前不久講“96%公路將不收費”時,曾再次強調“收費公路低收費、高效率、不以盈利為目的”,可從央視曝光的這個案例來看,一些高速公路既不是低收費,也不是高效率,更不是不以盈利為目的;尤為可悲的是,面對高速公路亂收費,公眾基本沒有選擇的權利或逃避的可能。央視曝光的案例,收費那么高、車速那么慢,流量還那么大。
不顧實際收費情況如何,只事先憑空制定收費期和收費標準,然后不管收了多少錢統統都是企業利潤,早該變革了。既然道路實際流量已經是設計流量的3倍,那么收費價格就只能是原定標準的三分之一;既然初始投資122億不到12年收費已超300億,那么收費期限就應該在最長25年的基礎上相應縮短;既然高速收費標準是按照每公里多少錢計算,那么收費金額就不得超過實際里程與收費標準的乘積——這些都只是消費公平的基本常識。 (文/舒圣祥 圖/朱慧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