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長假,到山西平遙旅游的12600多名游客中,2000多人沒有買門票,多為公務接待。繁冗的公務旅游接待令平遙縣不堪重負,最多的時候,該縣一年“公務接待”近10萬人次。近10萬人次公務接待的吃、住及禮品開銷,是不好統計的“天文數字”。與此同時,平遙因缺乏保護資金導致城墻坍塌。而為古城開發所需的新城開發及古城搬遷,至少還存在20多億元的資金缺口。(《成都商報》6月17日)
按照文物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國有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等事業性收入,專門用于文物保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占、挪用。”這意味著,平遙古城內所有的景點收費所得收入,都須用于文物保護和修繕。但事實卻是,繁冗的公務旅游接待擠占了文物維護費用,文物保護有著大量的資金缺口。這樣的結果令人嘆息和警惕,不過嚴格說起來,公務接待不堪重負的又何止是一個平遙古城呢?
“幾乎每個單位,都有對口的公務接待”,平遙縣多個部門的官員向記者抱怨——不管是不是“公務”,只要上面來人,下面就得接待,衣食住行外加紀念品,如此大量的“接待費用”不可能是官員自己掏錢,最終還得是公共財政埋單。
對于各級黨政部門每年公款吃喝消耗高達上千億的說法,有關部門曾公開予以否認,認為該數據過于夸張不足為信,但同時也坦言政府接待的開支確實不小。公務接待費用到底是多少,看來還是一筆糊涂賬。究竟有多少,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多過濫的各級公務接待導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已成社會痼疾,亟待療治。
公務接待之風為何甚囂塵上,相關制度建設不健全,監督機制不完善是根源所在。多年前,瑞典副首相莫娜購物時借用了政府為其提供的信用卡,盡管后來將錢還回去了,但經媒體揭露后,她仍然不得不辭去現職。不是人家摳門,也不是單純的觀念與文化差異,而是他們有剛性健全的制度約束,強大有效的公共監督,公款吃喝的每一筆費用都裸露在納稅人的眼皮底下,想浪費也不太可能。假如平遙古城的公務接待也有如此有效的公共監督,又何以導致不堪重負呢?
說白了,完善制度、強化監督,讓公務接待在陽光下運行,這是治理公務接待的關鍵所在。能做到這一點,“被公務接待”的平遙古城也就不會出現了,公款吃喝公款消費這個頑疾才會被徹底根除。
(陳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