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19日,美國聯邦巡回法院就河北興茂輪胎公司在遭遇美國向其征收14%反補貼稅而申訴一事作出了一個歷史性的裁決,認定美國反補貼法不適用于“非市場經濟國家”。根據這個裁決,自2006年美國商務部重啟對中國出口企業反補貼調查以來作出的幾十宗反補貼調查,均不符合美國現行法律,有可能推倒重來,約80億美元的中國涉案產品可能都將擺脫美國設置的反補貼障礙,從而直接有利于中國產品出口恢復生機。(《第一財經日報》12月21日)
這自然是一個讓中國出口企業興奮的好消息。自2006年11月30日美國發起對中國銅版紙出口的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以來,中美貿易就一直糾紛不斷,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后,美國為了自救,加大了對中國出口企業的“雙反”行動,使中國企業的出口受到了嚴重的挑戰。最近幾年來,我國在對外貿易中的產品出口量持續下降,沿海一批以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出現了嚴重困難。美國設置的這一貿易壁壘一旦拆除,自然讓中國出口企業揚眉吐氣。
但是,美國巡回法庭作出的這個裁決,卻是以中國還是一個“非市場經濟國家”為前提條件的,這顯然與中國所追求的目標不相一致。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放棄了政府管理經濟的計劃經濟模式,尤其是在10年前加入WTO以后,中國更是加大了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力度和速度。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先前對中國作出反補貼制裁,其依據也是因為所謂的政府補貼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原則。現在,如果中國接受美國巡回法院的這一裁決,顯然就暗含了中國必須接受美方強加給我們的“非市場經濟國家”這樣一頂帽子。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在發展中對出口非常倚重,并將其作為推動GDP增長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此政策導向下,中國的出口貿易一直保持著高增長,并且涌現了一大批以對接海外市場為主要業務的中小型民營企業。但是,這種單一的出口導向政策卻掩蓋了國內市場消費力量不足的矛盾,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支持出口企業做大業務,向出口企業提供財政補貼,國家也對一些出口產品實施出口退稅政策。這種政策產生的結果,雖然確實收到了外貿出口量增加的積極效果,也解決了相當數量的社會就業問題,但卻使我國經濟增長對外貿產生了過多的依賴,放松了振興內需市場的緊迫感。同時,高額的財政補貼和出口退稅導致國外消費者享受到了中國的低價產品,國內市場的產品價格反而高于國外市場。最近幾年出現的國際貿易摩擦,固然有美國等國出于自私的利益追求而轉嫁危機的動機,但中國也確實應該從這種摩擦中看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
堅持市場經濟的發展道路,是中國堅定不移的既定國策。真正的市場經濟要求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必須受到高度限制。美國巡回法院基于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作出的這個裁決,也從一個側面給中國提了一個醒,我們不能只接受美國法律對中國企業的支持而無視它對我們經濟體制的判斷。因此,必須看到自身經濟結構存在的嚴重缺陷,進行徹底的改革。這種改革的一個方向,就是逐步取消政府動用國家財政給予出口企業的財政補貼,逐步取消目前仍在一些行業實施的出口退稅政策。中國企業必須放棄躺在政府的懷抱里成長的心態,只有這樣才能在國際市場上取得真正的話語權,從而使中國的出口貿易保持有效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