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亞北非地緣政治不穩,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與核泄漏,使國際油價暴漲,全球通脹壓力上升,國際發展環境惡化,世界須做好應對持續高油價準備。但全球石油危機不致爆發,世界經濟復蘇不會因此逆轉。
本輪油價恐慌性上漲,源自突尼斯社會動亂引發的西亞北非危機。鑒于該地區油氣資源豐富與戰略位置重要,其局勢持續動蕩,難免引發各方外交博弈、地緣政治變遷、能源格局調整。
油價飆升風險主要來自:從生產的角度看,西亞北非占全球原油儲量、產量和貿易量的57%、41.1%和40%。從運輸的角度看,巴林位于波斯灣入海口,也門居紅海入海口,埃及掌管蘇伊士運河,伊朗扼守霍爾木茲海峽,均為輸油要道。從供應的角度看,世界經濟持續復蘇,使原油需求恢復快于供應,市場基本面顯緊,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誘發油價上揚。還有投機因素,近年,糧食、礦產品及貴金屬價格輪番上漲,油價漲幅相對偏低,加之全球流動性極度過剩,西亞北非亂局正好為游資提供炒作機會。近期,市場原油期貨多頭持倉猛增,創歷史新高,而高盛、大摩等頻頻唱漲油價,推波助瀾之意一目了然。從美元角度看美國持續“量化寬松”與超低利率,致使美元走貶,無疑給高企油價火上加油。加之,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與核泄漏,其重建難度大,需要更多石油。
然而,全球爆發石油危機的可能性較小,除非動亂重創核心產油國沙特或輸油主通道霍爾木茲海峽遭阻。因為:一是歐佩克有充足剩余產能。歐佩克已承諾,隨時準備增加供應,以滿足市場需求。目前歐佩克有剩余產能519萬桶/日,足以彌補因利比亞供應中斷造成的缺口。二是非歐佩克產能增加。國際能源機構(IEA)調高今年非歐佩克國家的原油供應預期至5350萬桶/日,尤其是北美地區產能增長快。三是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儲備充裕。據IEA統計,2010年底IEA成員國共有原油商業儲備26.68億桶,政府戰略儲備15.56億桶,相當于95天消費量或146天凈進口量,遠超法定90天的凈進口量。四是市場需求會倒逼。世界經濟復蘇尚步履蹣跚,國際社會呼吁節能減排,過高油價會抑制需求,將對高油價形成壓力。
綜合分析,未來一段時期內,地緣政治與日本大地震溢價在10-15美元/桶,今年國際油價恐徘徊于90-120美元/桶,回落70-80美元/桶或沖高130-150美元/桶均有可能,但年均價95美元/桶的可能性大。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今年布倫特原油的年均價上調10.3美元/桶,至94.75美元/桶,僅次于2008年的97.03美元/桶。
應對高油價需多管齊下:首先應注重節能;二是大力發展低能耗產業;三是加大新能源開發;四是強化戰略石油儲備。總之,“開源節流”與轉變發展方式,雙管齊下才能徹底轉變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最終擺脫高油價的頻繁困擾。(陳鳳英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