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江右時評:“四個助力”為脫貧攻堅埋下希望的種子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深入分析脫貧攻堅戰面臨的困難挑戰,深刻闡明打贏脫貧攻堅戰具備的有利條件,明確提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對于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當前,我們應該看到疫情造成一些地區春耕受阻、扶貧產品銷售運輸不暢、產業扶貧困難、扶貧項目停工等影響。面對這些問題和挑戰,我們必須團結一心、凝心聚力,多舉措、多途徑保障脫貧攻堅的勝利果實。
脫貧攻堅需要制度的助力。如今,在“中國之治”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的脫貧攻堅制度體系基本建立,責任體系、政策體系、考核體系等構建起頂層設計的“四梁八柱”。同時,“弱鳥先飛”“因地制宜”“扶貧先扶志”等極富創意的扶貧思想得到了檢驗,這些都在推動著脫貧不斷邁向新高度。數據最有發言權,我們看到脫貧攻堅各項優惠政策全部兌現,如2019年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1260.95億元已全部下達,比2018年增長18.85%,連續四年保持每年200億元增量。在脫貧領域,“中國速度”“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得到了充分展示。
脫貧攻堅需要人才的助力。貧困群體主要集中在農村,可以說解決農村貧困問題關乎脫貧攻堅的質量。近年來,隨著加大農村基層干部的培養力度,全面建立職業農民的制度,加快培育新型的農業經濟主體,支持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興業等各類人才政策,推動農村人才越來越興旺,農村發展持續多元化。數據顯示:目前全國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已全部投入扶貧工作。2018年,首批44所綜合類和理工科為主的直屬高校共投入幫扶資金1.38億元,引進幫扶資金13.18億元,培訓基層干部2.34萬人,培訓技術人員3.73萬人,幫助銷售農產品3.27億元,真正發揮出了人才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意義。
脫貧攻堅需要科技的助力。科技是推動一切領域發展的重要推手,脫貧攻堅也不例外。當前新技術正在重塑農村的傳統生產方式、農民的種植養殖思維方式,高科技已經讓農村的脫貧攻堅駛入了快車道?梢哉f,脫貧攻堅是一個不斷尋求新方法、積累新經驗的探索過程,關鍵是找到行之有效的新路子,而科學技術就是最高效的新路子。比如,一些地方充分依托大數據、云計算創新扶貧開發手段,積極探索“互聯網+”扶貧新模式,讓農村電商進入千家萬戶,讓農民足不出戶把商品賣出去,真正增強了貧困地區群眾發展的內生動力。
脫貧攻堅需要干部的助力。群眾富不富,關鍵看干部。當前,我們看到各地積極針對貧困程度深、幫扶力量弱的貧困地區,選派政治素質好、工作作風實、綜合能力強的優秀干部擔任第一書記,他們敢于擔當,銳意進取,積極帶領農民振興產業發展,助困難群眾迅速脫貧致富。前段時間,被評為時代楷模的黃文秀同志就是眾多優秀第一書記中的一員,她的事跡也正是千千萬萬奮戰在脫貧一線黨員干部的事跡,他們成為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出謀者,成為了帶領群眾發展產業的領軍人物,成為了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辛勤付出。
時不我待,唯有奮進。相信,新冠肺炎疫情阻擋不了中國脫貧攻堅的勇氣和信心。當前,只要我們確保目標不變、靶心不散,聚力解決貧困問題,著力實現多元自主可持續發展,我們就一定能夠如期高質量地打贏脫貧攻堅戰,向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不斷奮進。
雨露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