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復產復工,各地疫情防控出現識別難、準入難等問題。浙江在全國率先運用大數據研判推出“健康碼”,以紅、黃、綠三色二維碼動態顯示個人疫情風險等級。顯示“綠碼”者可直接通行,顯示“黃碼”和“紅碼”者需接受相應隔離措施。重慶、河南、湖北、云南等地相繼推出“健康碼”,目前多省份疫情防控健康碼已實現跨省互認。
“健康碼”以真實數據為基礎,由市民或返工人員自行網上申報,經后臺審核后,生成二維碼,可作為出入通行的電子憑證。這種操作具有方便快捷,網上申請,掃碼識別等特點,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優勢,符合當下我國掃碼查詢信息的應用環境,很容易被社會各界所接受,非常適合用于疫情防控復工。目前,各地已相繼推出“健康碼”,為市民和返程復工人員提供服務,保障防控復產工作順利推進落實。
從“健康碼”的具體實施情況來看,各地管理者和用戶普遍反映良好,認為其操作簡單、方便易行,減輕了基層審核的工作壓力,提高了日常排查效率,推動“線上+線下”“人防+技防”并進,有效實現技術賦能目的。當然,“健康碼”從研發到上線用了非常短的時間,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小問題,系統還不夠穩定,有時會給用戶帶來了一些小麻煩,還需要繼續迭代升級,完善“健康碼”的技術和系統。
最令人頭疼的是各地“健康碼”規則不統一,雖然都采用了“紅、黃、綠”三色二維碼,但三色對應的具體規定不一樣,對人員的隔離措施也不同。而且,“健康碼”存在很強的地域性限制,本地與異地“健康碼”不互認,導致“健康碼”不能跨省市使用,無法做到“一碼行天下”的效果,每到一地都需要重新填報信息、申請,不利于人員跨省市流動,也阻礙了復工復產政策的落實。
為消除“健康碼”的地域限制,部分省市達成合作協議,開始跨省互認操作。按照協議,持對方省份“健康碼”人員,可參照本省“健康碼”規則予以亮碼通行或落實相關管控措施。雙方通過掃碼驗證,提取對方省份人員“健康碼”信息,共享人員健康狀態等數據,確認應采取的管控措施。跨省使用“健康碼”時,驗碼省份同步提取發碼省份相關數據,自動轉換生成當地“健康碼”。如此,即可將流動人員的“健康碼”數據打通,避免了重復檢測、認證環節,提高了防控復工效率。
不過,目前主要是人口流出大省與人口流入大省之間,尚未實現全國統一的“健康碼”互認。基于我國人口流動性強的特點,為保障復工復產穩步推進,實現“六個穩”任務,應盡早制定“健康碼”全國統一標準,打通地域阻礙,落實跨地區互認原則,推動社會經濟秩序正常化,為疫情防控夯實技術基礎。
2月29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推出“防疫健康信息碼”。根據《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接口標準》,國家政務服務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將逐步與廣東、上海等各地健康碼對接。眼下,各地在自行做好跨省互認的同時,更應主動提供本地健康碼相關管理和服務,利用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全面落實健康碼互信互認,真正實現“一碼在手,全國通行”。 (王桂霞)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