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全面小康,關鍵在“三農”,成色看“三農”。“三農”領域還有一些突出的短板需要加快補上,還有硬任務需要如期完成
憧憬著憧憬著,2020年來了。時光為尺,刻下鄉村大地每一個奮斗者拼搏的身姿,也為每一個奮斗者留下幸福的印跡。
趕上好政策,甩開膀子干,養羊、種草、打工,一年收入10多萬元,摘了貧困帽的馬永澤是幸福的;擴大經營規模,依靠科技種植,一斤百合就多賣上10元錢,嘗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甜頭的熊全軍是幸福的;改善人居環境,金華村煥然一新,全村旅游收入超過200萬元,眼看著好風景帶來好“錢景”的徐巧成是幸福的。
事實上,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收獲滿滿幸福感的鄉親們還有很多很多。這一年,從太行山深處到武陵山腹地,從沂蒙山區到大別山革命老區……又有超過1000萬的貧困鄉親迎來脫貧新生活。精準脫貧成效顯著,讓全面小康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目標正逐漸成為現實。這一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277億斤,不僅再創歷史新高,也連續5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米袋子”更充實、“菜籃子”更豐富、“果盤子”更多彩,億萬鄉親們收獲了豐收的喜悅,“三農”壓艙石穩穩的,也為實現全面小康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支撐。
在悠長的時間坐標系里,2020年意義非凡。這一年里,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也將在這一年歷史性地消除絕對貧困。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我國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農業大國,實現全面小康,重點是“三農”,關鍵在“三農”,成色看“三農”。近年來,隨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形勢持續向好。但也應當清醒地看到,實現全面小康,“三農”領域還有一些突出的短板需要加快補上,還有硬任務需要如期完成。
脫貧攻堅戰需要我們全力以赴去打贏打好,“兩不愁三保障”的硬指標需要我們不折不扣地去實現。去年的生豬生產下滑也再次警醒我們,當前國內農產品供求還處于緊平衡狀態,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穩價保供還要再下功夫,農業生產的基礎還有待進一步夯實。與此同時,支撐農民持續增收的傳統動能在減弱,新動能效應還未充分發揮,如何確保農民持續增收的好勢頭也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扎實推進。此外,水電路氣這些基礎設施,教育、醫療、養老這些公共服務,農村居民還有不少民生問題仍需下大力氣加快解決。
啃下這些硬骨頭不可能輕輕松松實現,但越是艱險越要努力向前。新的一年里,確保各項“三農”工作見到實效,既要聚焦農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期盼的問題,把當務之急的事情一件一件解決好,也要著眼“三農”發展的薄弱處、關鍵處、緊要處,把事關農業農村發展的戰略性任務和基礎性工作抓實。如此,才能讓農業基礎更穩固、農村社會更和諧、農民生活更幸福,也才能讓實現全面小康的底蘊更厚、底色更亮、底氣更足。
2020年,讓我們錨定“三農”發展目標,砥礪前行,以奮斗之姿、決戰之態收獲更多幸福。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17日 18 版)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