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戎裝在身與否,他們本色不變,早已將個人夢想融入國家事業,將人生意義定位于謀求人民福祉
雪域高原的養路工人次軍、為犧牲戰友守墓三十四載的陳俊貴、帶領村民奔小康的書記范振喜、踐行科技強國戰略的孔金珠、投身實業報國的李世江、致力志愿服務的史光柱……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最美退役軍人。近日,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發布2019年“最美退役軍人”先進事跡。他們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勾勒出一道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的美麗風景線。
最美退役軍人,美在哪里?美在一生都“立正”,本色從未“稍息”。退役后,張林昌32年來堅持為偏居一隅的苗族侗族同胞投遞報刊、郵件140多萬件,被稱為“鄉郵路上的天使”;李文強手握“不起眼”的焊槍,成功掌握核工業生產精密設備的自主加工制造技術,填補了國內技術領域的空白;楊玉斌將偏遠閉塞、面積僅有3.28平方公里的懸水孤島,精心打造成首批浙江省美麗鄉村示范鄉鎮、舟山市旅游示范島……一朝入伍,便軍魂入骨,他們脫下的是軍裝,脫不下的是“向前沖鋒”的肌肉記憶,是“為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
“向最美退役軍人致敬!你們都是照亮社會的一盞明燈。”誠如網友所言,這些老兵服役時是軍隊棟梁,退役后是中國脊梁。學習最美退役軍人的先進事跡,他們身上忠誠果敢的擔當精神、執著苦干的奮斗精神、樸實無華的奉獻精神,既熔鑄在驚天動地的事業上,又融入平凡的工作生活中。軍人的使命責任始終裝在他們的心坎,英勇堅毅的本色總是體現在他們的行動,這昭示著一個樸素的道理: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正是賡續人民軍隊優良傳統,最美退役軍人才能閃耀光華,形成催人奮進的力量,匯聚起學習“最美”、爭當“最美”的社會正能量。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劍”與“犁”、強軍與富國始終緊密相連,合奏著一個民族走向強盛的激昂樂章。在8名“共和國勛章”、28名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有7人曾是軍人。除了這些功勛卓著的老兵和“最美退役軍人”,還有數以千萬的退役軍人在各條戰線上書寫著各自的精彩。他們不僅努力工作、拼搏奮斗,闊步行進在人生新的征途;而且在他人遇到危險時挺身而出,在他人碰到困難時出手相助,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高舉過頭頂。不論戎裝在身與否,他們早已將個人夢想融入國家事業,將人生意義定位于謀求人民福祉,正如紀錄片《本色》所說:這本色是軍人的品格,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無窮力量。
無論是搏擊時代浪潮,還是危難時刻顯身手,退役軍人不愧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需要全社會倍加關心、倍加愛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關愛退役軍人,他們為保家衛國作出了貢獻。”實際上,這種牽掛須臾未曾間斷。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去年退役軍人事務部組建后,從撫恤補助標準連年提高到為烈屬、軍屬和退役軍人等家庭懸掛光榮牌,從免費接受職業培訓到就業創業環境不斷優化,一系列貼心暖心的政策措施密集出臺,廣大退役軍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在黨和國家的關愛之下,在全社會的尊崇之中,退役軍人也必將激發自豪感、榮譽感、責任感,在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上奮發有為。
征程萬里,初心如磐。翻開軍綠色的記憶,聽著進行曲的節拍,退役軍人在部隊里積淀的本色、升華的境界、鑄就的剛強,已然融入血液。汲取退役軍人身上的珍貴品質,與他們一道筑夢新征程,就能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進新時代的磅礴力量。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31日 05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